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江文湛花鸟画艺术风格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前言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1 课题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课题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课题现状研究第11-13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4 课题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 课题研究框架第14页
    1.6 本章小结第14-15页
2.江文湛的主要经历和师承关系第15-23页
    2.1 江文湛的主要经历第15-19页
        2.1.1 动荡的童年生活第15-16页
        2.1.2 艰苦奋斗的青春第16-17页
        2.1.3 自我精神的回归第17-19页
    2.2 江文湛的师承关系第19-21页
        2.2.1 绘画启蒙-刘梦笔、李士延第19页
        2.2.2 伯乐-方济众第19-20页
        2.2.3 研究生导师-罗铭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3页
3.地域因素、绘画题材和理想标杆第23-29页
    3.1 地域因素第23-24页
    3.2 绘画题材——秦岭“红草园”花鸟第24-25页
    3.3 理想标杆——陶渊明第25-27页
    3.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4.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外来艺术的借鉴第29-43页
    4.1 坚守传统第29-34页
        4.1.1 儒道互补的精神建构第29-30页
        4.1.2 坚守文人传统第30-32页
        4.1.3 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理念第32-34页
    4.2 借鉴外来艺术第34-41页
        4.2.1 苏联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第34-38页
        4.2.2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第38-39页
        4.2.3 德国构成主义艺术第39-41页
    4.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5.江文湛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分析第43-79页
    5.1 江文湛写意花鸟画不同时期艺术风格分析第43-54页
        5.1.1 1985 年前“传承有序的绘画观念和实践”第43-45页
        5.1.2 1985 至1989年“寻找自我绘画语言”第45-47页
        5.1.3 1990 至1995年“传统与现代交融”第47-49页
        5.1.4 1996 至2009年“回归传统,自然温馨”第49-51页
        5.1.5 2010 至现在“生机盎然,趣味横生”第51-54页
    5.2 江文湛写意花鸟画独创性——“鸽子”分析第54-59页
        5.2.1 其他画家“画鸽”第54-56页
        5.2.2 个人不同时期“画鸽”对比第56-59页
    5.3 江文湛写意花鸟画的语言形态第59-67页
        5.3.1 笔墨抽象第59-61页
        5.3.2 色彩鲜纯第61-63页
        5.3.3 线条灵动第63-64页
        5.3.4 变形造型第64-67页
    5.4 江文湛写意花鸟画审美特征第67-75页
        5.4.1 浪漫主义第67-68页
        5.4.2 诗传画情第68-74页
        5.4.3 雅俗共赏第74-75页
    5.5 江文湛艺术生活体现的艺术个性与艺术精神第75-78页
        5.5.1 艺术生活“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第75-76页
        5.5.2 艺术个性“真实表达内心情感”第76-77页
        5.5.3 艺术精神“自我否定”第77-78页
    5.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6.江文湛写意花鸟画研究价值与作用第79-83页
    6.1 新语言形式探索第79页
    6.2 个人素质以及涵养对当前的影响第79-80页
    6.3 对当前花鸟画继承与创新的指导意义第80-83页
7.结语第83-85页
    7.1 结论第83-84页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4-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9-91页
附录1 (图表索引)第91-97页
附录2 (江文湛艺术年表)第97-101页
附录3 (笔者对江文湛访谈资料整理)第101-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下一篇:吉亚乡“艾德莱斯”传统手工艺品牌保护与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