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2.1.1 幼小衔接 | 第11页 |
2.1.2 幼小衔接工作 | 第11-12页 |
2.1.3 学校适应 | 第12-13页 |
2.2 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2.2.1 幼小衔接的主体研究 | 第13-16页 |
2.2.2 幼小衔接现状和对策研究 | 第16-18页 |
2.2.3 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 | 第18-19页 |
2.2.4 教育生态学理论下的幼小衔接研究 | 第19-20页 |
2.3 有关学校适应的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2.3.1 学校适应内容及评价指标的研究 | 第20页 |
2.3.2 学校适应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0-23页 |
第3章 研究思路、方法、对象与工具 | 第23-31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3.1.1 研究的理论模型 | 第23-24页 |
3.1.2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3.2.1 文献分析法 | 第24页 |
3.2.2 访谈法 | 第24-25页 |
3.2.3 问卷调查法 | 第25页 |
3.3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3.4 研究工具的编制 | 第26-31页 |
3.4.1 问卷结构 | 第26页 |
3.4.2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 第26-31页 |
第4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1-40页 |
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 | 第31页 |
4.2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现状分析 | 第31-36页 |
4.2.1 确立关系 | 第32-33页 |
4.2.2 合作衔接 | 第33-34页 |
4.2.3 社会参与和社会回应 | 第34-35页 |
4.2.4 儿童知识和能力衔接 | 第35页 |
4.2.5 活动评价和修订 | 第35-36页 |
4.3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 第36-40页 |
4.3.1 确立关系与小一学生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4.3.2 合作衔接与小一学生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 第37页 |
4.3.3 社会参与和社会回应与小一学生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4.3.4 儿童知识和能力衔接与小一学生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4.3.5 活动评价与修订与小一学生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第5章 结论与对策 | 第40-48页 |
5.1 结论 | 第40-41页 |
5.1.1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工作现状 | 第40页 |
5.1.2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 | 第40-41页 |
5.2 如何做好小学幼小衔接工作的对策 | 第41-48页 |
5.2.1 树立教育生态学的衔接观念 | 第41-43页 |
5.2.2 构建多方合作的衔接机制 | 第43-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A 幼小衔接调查问卷 | 第52-54页 |
附录 B 幼小衔接访谈提纲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