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概况 | 第11-13页 |
1.2.1 国内外橡胶沥青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研究与应用概况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橡胶沥青性能研究 | 第15-25页 |
2.1 橡胶沥青材料性能 | 第15-17页 |
2.1.1 沥青 | 第15-16页 |
2.1.2 橡胶粉 | 第16页 |
2.1.3 橡胶粉对沥青的改性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2.1.4 橡胶沥青 | 第17页 |
2.2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 第17-24页 |
2.2.1 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 | 第17-18页 |
2.2.2 AC-13C 型沥青混凝土 | 第18-22页 |
2.2.3 AC-20C 型沥青混凝土 | 第22-24页 |
2.3 橡胶沥青的优点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研究 | 第25-29页 |
3.1 概述 | 第25页 |
3.2 反射裂缝分析 | 第25-27页 |
3.2.1 反射裂缝的产生 | 第25-26页 |
3.2.2 反射裂缝的类型 | 第26页 |
3.2.3 反射裂缝的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3.3 橡胶应力吸收层作用机理 | 第27页 |
3.4 橡胶应力吸收层材料性能 | 第27-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工程实例 | 第29-71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29-39页 |
4.1.1 工程建设背景 | 第29-30页 |
4.1.2 工程总体方案 | 第30-32页 |
4.1.3 工程建设必要性 | 第32-33页 |
4.1.4 气象、水文条件 | 第33-34页 |
4.1.5 场地路基土分析评价 | 第34页 |
4.1.6 原路面结构设计 | 第34-36页 |
4.1.7 原路面现状调查 | 第36-37页 |
4.1.8 现状道路交通量 | 第37-39页 |
4.2 方案比选 | 第39-46页 |
4.2.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方案 | 第39-42页 |
4.2.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及整治方案 | 第42-43页 |
4.2.3 防止反射裂缝技术的几种形式 | 第43-45页 |
4.2.4 常用的应力吸收层种类 | 第45页 |
4.2.5 沥青加铺层设计 | 第45-46页 |
4.2.6 “白+黑”改造方案确定 | 第46页 |
4.3 路面结构设计 | 第46-48页 |
4.3.1 现状机动车道结构 | 第46-47页 |
4.3.2 机动车道改造结构 | 第47-48页 |
4.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 | 第48-50页 |
4.5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施工 | 第50-54页 |
4.5.1 橡胶沥青的生产 | 第50-51页 |
4.5.2 应力吸收层铺设条件 | 第51-52页 |
4.5.3 橡胶沥青洒布 | 第52-53页 |
4.5.4 碎石撒铺 | 第53-54页 |
4.5.5 碾压 | 第54页 |
4.6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 第54-57页 |
4.6.1 生产过程化控制 | 第54-55页 |
4.6.2 原材料质量控制 | 第55页 |
4.6.3 沥青洒布量和碎石撒铺量控制 | 第55页 |
4.6.4 检测 | 第55-57页 |
4.7 效益评价 | 第57-70页 |
4.7.1 经济效益评价 | 第57-69页 |
4.7.2 社会效益评价 | 第69页 |
4.7.3 环境效益评价 | 第69-7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