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各类型航空器论文--无人驾驶飞机论文

无人机空中加油自主会合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1 空中加油技术的发展第12页
        1.2.2 自主空中加油的战略意义第12-13页
    1.3 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的研究现状第13-19页
        1.3.1 国外开展的主要实验项目第13-15页
        1.3.2 自主空中加油策略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3 自主会合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页
        1.3.4 空中加油自主会合导航系统设计分析第17-18页
        1.3.5 空中加油自主会合的关键技术第18-1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无人机的建模与仿真第21-31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无人机动力学模型第21-26页
        2.2.1 某型无人机简述第21页
        2.2.2 坐标系第21-23页
        2.2.3 无人机动力学方程第23-24页
        2.2.4 力和力矩的计算第24-26页
    2.3 模型自然特性分析验证第26-29页
        2.3.1 配平第26-27页
        2.3.2 模型纵向运动分析第27-28页
        2.3.3 模型横侧向运动分析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无人机空中加油自主会合导引律设计第31-41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无人机导航技术第31-33页
        3.2.1 现代导航技术分析第31-32页
        3.2.2 自主空中加油导航系统第32-33页
    3.3 飞行器导引律概述第33-36页
        3.3.1 飞行器相对运动过程描述第33-34页
        3.3.2 常用导引规律第34-36页
    3.4 自主会合导引律设计第36-39页
        3.4.1 初会合段制导律设计第36-39页
        3.4.2 末会合端导引律设计第39页
    3.5 速度指令跟踪控制器第39页
    3.6 高度指令跟踪控制器第39-40页
    3.7 导引指令转换第40页
    3.8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受油机的控制系统设计第41-62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飞行品质要求第41-43页
        4.2.1 纵向飞行品质的要求第41-42页
        4.2.2 横侧向飞行品质的要求第42-43页
    4.3 模型线性化第43-44页
    4.4 增稳系统设计第44-47页
        4.4.1 纵向増稳系统设计第44-46页
        4.4.2 横侧向増稳系统设计第46-47页
    4.5 控制律设计第47-61页
        4.5.1 高度保持/控制器设计第48-54页
        4.5.2 航向保持/控制器设计第54-60页
        4.5.3 速度保持/控制器设计第60-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大气扰动补偿控制器设计第62-68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大气扰动模型第62-65页
        5.2.1 连续随机紊流模型第62-64页
        5.2.2 离散突风模型第64-65页
    5.3 侧风干扰补偿控制器设计第65-66页
    5.4 侧风补偿控制效果分析第66-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无人机空中加油自主会合综合仿真第68-76页
    6.1 引言第68页
    6.2 无人机空中加油自主会合仿真验证系统搭建第68-69页
        6.2.1 无人机空中加油自主会合验证系统结构设计框图第68-69页
        6.2.2 侧风模型第69页
    6.3 自主会合仿真验证第69-74页
    6.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7.1 全文工作总结第76-77页
    7.2 后续工作的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人机平台的目标跟踪及着陆
下一篇:飞翼无人机机动飞行控制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