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拟南芥黄烷酮-3-羟化酶调控非生物胁迫抗性机理研究

符号说明第4-10页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前言第13-31页
    1.1 活性氧第13-22页
        1.1.1 活性氧的产生机制第13-17页
            1.1.1.1 活性氧在叶绿体中的产生机制第13-14页
            1.1.1.2 活性氧在线粒体中的产生机制第14-15页
            1.1.1.3 质膜NADPH氧化酶产生活性氧的机制第15-16页
            1.1.1.4 细胞壁中活性氧的产生机制第16-17页
        1.1.2 活性氧的清除机制第17-20页
        1.1.3 活性氧调控的生理过程第20-22页
            1.1.3.1 活性氧对生物分子的氧化损伤第20-21页
            1.1.3.2 活性氧与细胞死亡第21页
            1.1.3.3 活性氧调控气孔运动第21页
            1.1.3.4 活性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第21-22页
    1.2 非生物胁迫与活性氧的产生第22-23页
        1.2.1 干旱条件下活性氧的产生第22页
        1.2.2 高盐条件下活性氧的产生第22-23页
        1.2.3 低温条件下活性氧的产生第23页
        1.2.4 UV-B射线条件下活性氧的产生第23页
    1.3 类黄酮第23-27页
        1.3.1 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及调控第23-24页
        1.3.2 类黄酮的转运第24-26页
        1.3.3 类黄酮的生物学功能第26-27页
        1.3.4 类黄酮与胁迫的关系第27页
    1.4 盐胁迫第27-28页
    1.5 ABA第28-30页
    1.6 本实验的目的意义第30-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43页
    2.1 实验材料第31-33页
        2.1.1 植物材料第31页
        2.1.2 菌株与质粒第31页
        2.1.3 酶与各种生化试剂第31页
        2.1.4 引物第31-33页
    2.2 实验方法第33-43页
        2.2.1 植物基因组的提取与纯化第33-34页
            2.2.1.1 植物基因组的提取第33页
            2.2.1.2 植物基因组的纯化第33-34页
        2.2.2 载体构建第34-36页
            2.2.2.1 PCR扩增第34页
            2.2.2.2 连接反应第34-35页
            2.2.2.3 酶切和回收第35页
            2.2.2.4 超表达TT6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5-36页
            2.2.2.5 TT6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页
            2.2.2.6 TT6-GFP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页
        2.2.3 突变体纯合植株PCR鉴定第36页
        2.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36-37页
            2.2.4.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6-37页
            2.2.4.2 大肠杆菌的转化第37页
        2.2.5 大肠杆菌中质粒的提取第37-38页
        2.2.6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38-39页
            2.2.6.1 根癌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8页
            2.2.6.2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细胞第38-39页
        2.2.7 拟南芥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第39页
            2.2.7.1 拟南芥转化第39页
            2.2.7.2 转基因植株鉴定第39页
        2.2.8 RNA提取、纯化与反转录第39-40页
            2.2.8.1 TRIzol法提取RNA第39-40页
            2.2.8.2 RNA中基因组DNA的去除第40页
            2.2.8.3 反转录第40页
        2.2.9 半定量RT-PCR第40-41页
        2.2.10 GUS组织化学染色第41页
        2.2.11 氧化胁迫处理第41页
        2.2.12 HPLC第41-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55页
    3.1 拟南芥氧化胁迫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第43-44页
    3.2 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第44-45页
    3.3 拟南芥TT6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及蛋白亚细胞定位第45-47页
    3.4 突变体tt6-5对于非生物胁迫响应的研究第47-55页
        3.4.1 突变体对于氧化胁迫的响应第47-48页
        3.4.2 突变体对于盐胁迫的响应第48-49页
        3.4.3 突变体对于ABA的响应第49-50页
        3.4.4 TT6超表达和互补植株表型分析第50-52页
        3.4.5 TT6响应氧化胁迫机理分析第52-55页
4 讨论第55-57页
5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基因细胞及动物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研究
下一篇:温度波动对太湖春季优势浮游藻类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