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引言 | 第15-2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1.2.1 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定义的文献回顾 | 第17-19页 |
1.2.2 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原因的文献回顾 | 第19-23页 |
1.2.3 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规避策略的文献回顾 | 第23-25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25-26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6-2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4 本文的框架 | 第27-29页 |
2 IPO审计及其审计失败的理论概述 | 第29-42页 |
2.1 审计失败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 第29-31页 |
2.1.1 审计失败的内涵 | 第29-30页 |
2.1.2 审计失败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2.2 IPO审计的特点与程序 | 第31-33页 |
2.2.1 IPO审计的特点 | 第32-33页 |
2.2.2 IPO审计的程序 | 第33页 |
2.3 IPO审计失败的一般原因 | 第33-39页 |
2.3.1 注册会计师IPO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损害 | 第34页 |
2.3.2 注册会计师IPO审计过程中的过失和欺诈 | 第34-35页 |
2.3.3 会计师事务所缺乏完善的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 第35-37页 |
2.3.4 拟IPO企业的财务信息存在虚假陈述 | 第37-38页 |
2.3.5 IPO审计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及政府监管不到位 | 第38-39页 |
2.4 IPO审计失败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 | 第39-42页 |
2.4.1 理性经济人理论 | 第39页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9-40页 |
2.4.3 审计冲突理论 | 第40-42页 |
3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辽宁振隆IPO舞弊审计失败的案例介绍 | 第42-55页 |
3.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与辽宁振隆情况介绍 | 第42-45页 |
3.1.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第42-43页 |
3.1.2 辽宁振隆特产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第43-45页 |
3.2 辽宁振隆IPO舞弊的具体行为 | 第45-49页 |
3.2.1 以虚增合同销售单价方式虚增出口销售收入 | 第45页 |
3.2.2 虚增应收账款且违规调节应收账款账龄 | 第45-46页 |
3.2.3 虚增存货且以调节出成率及原材料采购单价的方式少结转成本 | 第46-48页 |
3.2.4 招股说明书虚假披露主营业务情况 | 第48-49页 |
3.3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失败的具体表现 | 第49-53页 |
3.3.1 未关注境外销售合同的异常 | 第49-50页 |
3.3.2 未对期末应收账款和当期销售金额函证保持控制 | 第50页 |
3.3.3 未严格执行存货监盘与存货抽盘程序 | 第50-51页 |
3.3.4 未严格执行其设计的存货舞弊风险应对措施及总体审计策略 | 第51-53页 |
3.4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辽宁振隆IPO舞弊审计失败的后果 | 第53-55页 |
3.4.1 虽主动撤回涉案材料但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仍被严格处罚 | 第53-54页 |
3.4.2 保荐机构遭重罚且签字保荐人被罚款和长期市场禁入 | 第54页 |
3.4.3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被给予行政处罚 | 第54-55页 |
4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辽宁振隆IPO舞弊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 第55-69页 |
4.1 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原因 | 第55-61页 |
4.1.1 注册会计师对于合同异常情况未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 | 第55-56页 |
4.1.2 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不够高且未充分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 第56-58页 |
4.1.3 注册会计师在IPO审计过程中逐步丧失独立性 | 第58-60页 |
4.1.4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管理模式和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 第60-61页 |
4.2 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 | 第61-64页 |
4.2.1 辽宁振隆存货舞弊手段具备较强隐蔽性 | 第61-62页 |
4.2.2 辽宁振隆内部控制制度严重缺失 | 第62-64页 |
4.2.3 辽宁振隆利润和税务成本低导致其有较强舞弊动机 | 第64页 |
4.3 IPO审计外部环境与制度方面的原因 | 第64-69页 |
4.3.1 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 | 第64-65页 |
4.3.2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不到位 | 第65-66页 |
4.3.3 审计委托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缺陷 | 第66-67页 |
4.3.4 行业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 第67-69页 |
5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辽宁振隆IPO舞弊审计失败的结论与启示 | 第69-81页 |
5.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辽宁振隆IPO舞弊审计失败案例的结论 | 第69-72页 |
5.1.1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与投入不足是直接原因 | 第69页 |
5.1.2 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缺陷与执业质量较低是重要原因 | 第69-70页 |
5.1.3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与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是间接原因 | 第70-71页 |
5.1.4 辽宁振隆为成功IPO而进行隐蔽性较强的财务舞弊是客观原因 | 第71页 |
5.1.5 IPO审计外部环境缺陷和行政监管漏洞是外在原因 | 第71-72页 |
5.2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辽宁振隆IPO舞弊审计失败案例的启示 | 第72-81页 |
5.2.1 提高注册会计师IPO过程中的独立性与执业水平是核心 | 第72-74页 |
5.2.2 健全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基础 | 第74-76页 |
5.2.3 优化拟IPO企业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是根本途径 | 第76-77页 |
5.2.4 创新IPO审计聘任和收费制度是关键点 | 第77-79页 |
5.2.5 完善IPO监管体系与民事赔偿制度是保障 | 第79-81页 |
结束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