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江铃汽车质量成本管理问题探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引言第14-20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4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18页
        1.2.1 关于质量成本的研究第15-16页
        1.2.2 关于质量成本管理的研究第16-17页
        1.2.3 文献评述第17-18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18-20页
2 质量成本管理的理论概述第20-31页
    2.1 质量与质量成本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质量的定义第20-21页
        2.1.2 质量成本的定义第21页
    2.2 质量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第21-22页
        2.2.1 损失成本时期第21页
        2.2.2 鉴定成本时期第21-22页
        2.2.3 预防成本时期第22页
        2.2.4 未来趋势—设计控制第22页
    2.3 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第22-25页
        2.3.1 质量成本项目的分类第22-23页
        2.3.2 质量成本管理的三个阶段第23-24页
        2.3.3 质量成本管理的各项环节第24-25页
    2.4 质量成本管理模型第25-31页
        2.4.1 传统质量成本最优化模型第25-28页
        2.4.2 零缺陷质量成本管理模型第28-31页
3 江铃汽车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1-46页
    3.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概况第31-32页
        3.1.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介第31页
        3.1.2 江铃汽车零缺陷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引进第31-32页
    3.2 江铃汽车零缺陷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构成第32-41页
        3.2.1 质量成本管理组织结构第32-34页
        3.2.2 质量成本管理制度第34-35页
        3.2.3 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第35-40页
        3.2.4 质量成本报告第40-41页
    3.3 江铃汽车质量成本中管理存在的问题第41-46页
        3.3.1 产品设计连续性不强增加了研发设计成本第41-42页
        3.3.2 采购阶段质量成本偏高第42页
        3.3.3 生产阶段内部故障成本控制不力第42-44页
        3.3.4 售后阶段外部故障成本过高第44页
        3.3.5 质量成本管理绩效考核不合理第44-46页
4 江铃汽车质量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46-50页
    4.1 研发人员流失严重第46-47页
        4.1.1 薪酬待遇水平偏低第46页
        4.1.2 缺乏有效的激励第46页
        4.1.3 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第46-47页
    4.2 缺乏可靠的零件供应商第47页
        4.2.1 本地零件供应商生产设备老化第47页
        4.2.2 地方政府保护主义政策第47页
    4.3 制造车间员工质量意识淡薄第47-48页
        4.3.1 招聘环节缺乏严格的把关第47页
        4.3.2 缺乏充足的质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第47-48页
        4.3.3 质量管理理念缺乏有效的传达第48页
    4.4 对产品售后的质量跟踪调查不到位第48页
    4.5 质量成本管理绩效评价基础存在缺陷第48-50页
        4.5.1 质量成本分析不全面第48页
        4.5.2 缺乏一致的目标考核第48-50页
5 提升江铃汽车质量成本管理水平的措施第50-56页
    5.1 提升研发人员的待遇第50-51页
        5.1.1 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第50页
        5.1.2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第50页
        5.1.3 提供更广阔的职业晋升渠道第50-51页
    5.2 加强零件质量的把控能力第51-52页
        5.2.1 加强对本地供应商的现场评估第51页
        5.2.2 向外寻求有实力的零件供应商第51-52页
    5.3 加强制造车间员工质量意识的教育与培训第52页
        5.3.1 适当提高对制造车间员工的招聘要求第52页
        5.3.2 重视制造车间员工的质量知识及技能培训第52页
        5.3.3 加强“零缺陷”质量文化的宣传第52页
    5.4 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成本控制第52-53页
        5.4.1 加大生产环节的预防成本的投入第53页
        5.4.2 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53页
        5.4.3 广泛开展质量控制小组活动第53页
    5.5 重视售后阶段对质量成本的调查及改进第53-54页
        5.5.1 重视产品售后的质量跟踪调查第53-54页
        5.5.2 针对顾客的反馈对质量成本管理进行持续改进第54页
    5.6 完善质量成本分析与考核第54-56页
        5.6.1 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成本分析第54-55页
        5.6.2 完善基于质量成本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第55-56页
6 结束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正泰电器资产剥离的战略动因及效果评价探讨
下一篇: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辽宁振隆IPO舞弊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