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低应变反射波法三维缺陷桩动测响应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基桩常见质量问题第12-13页
    1.3 基桩动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第13-15页
    1.4 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的研究第15-20页
        1.4.1 低应变反射波法振源的研究第15-16页
        1.4.2 低应变条件下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第16-17页
        1.4.3 桩身缺陷的定量分析研究现状第17-20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0-21页
第二章 低应变反射波法动测原理第21-37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一维线弹性杆波动方程第21-23页
        2.2.1 波动方程的建立及求解第21-22页
        2.2.2 上行波和下行波第22-23页
    2.3 应力波在桩身中的传播第23-28页
        2.3.1 桩身阻抗的概念第23-25页
        2.3.2 应力波在自由端的传播第25-26页
        2.3.3 应力波在固定端的传播第26-27页
        2.3.4 应力波在不同阻抗界面的反射和透射第27-28页
    2.4 土阻力波第28-30页
        2.4.1 考虑桩周土作用的波动方程第28-29页
        2.4.2 土阻力波对反射波形的影响第29-30页
    2.5 模型桩试验及结果分析第30-36页
        2.5.1 模型桩工况介绍及自由桩动测响应规律分析第30-33页
        2.5.2 不同龄期模型桩动测响应对比分析第33-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基桩低应变动测过程的数值模拟第37-48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低应变反射波法振源的模拟第37-40页
        3.2.1 振源的合理选择问题第37-39页
        3.2.2 锤-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合理性讨论第39-40页
    3.3 低应变锤-桩-土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验证第40-46页
        3.3.1 桩土简化模型第40-41页
        3.3.2 基桩完整性动测过程的数值模拟第41-44页
        3.3.3 工程实测桩的有限元模拟及模型合理性验证第44-46页
    3.4 土体成层性对动测响应的影响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缺陷形态对动测响应的影响第48-77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缺陷轴向尺寸对动测响应的影响第48-61页
        4.2.1 不同缺陷轴向尺寸的轴对称缺陷桩动测响应研究第48-53页
        4.2.2 影响动测响应的缺陷轴向尺寸临界值表达式第53-57页
        4.2.3 不同桩身完整性系数的缺陷轴向尺寸效应对比分析第57-61页
    4.3 缺陷形状对动测响应的影响第61-70页
        4.3.1 三维局部缩颈桩动测响应研究第61-65页
        4.3.2 不同圆心角的环形缺陷桩动测响应研究第65-67页
        4.3.3 相同圆心角的环形缺陷桩动测响应研究第67-69页
        4.3.4 不同圆心角的扇形缺陷桩动测响应研究第69-70页
    4.4 缺陷分布形态对动测响应的影响第70-76页
        4.4.1 离散型和连续型缺陷桩动测响应研究第70-73页
        4.4.2 不同分布形态缺陷桩的轴向尺寸效应第73-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成层土中缺陷桩动测响应研究第77-88页
    5.1 引言第77-78页
    5.2 成层土中轴对称缺陷桩动测响应研究第78-83页
        5.2.1 不同深度缺陷桩动测响应对比研究第78-80页
        5.2.2 成层土中内外侧轴对称缺陷桩动测响应研究第80-81页
        5.2.3 土体材料阻尼对轴对称缺陷桩动测响应的影响第81-83页
    5.3 成层土中三维局部缺陷桩动测响应研究第83-87页
        5.3.1 不同缺陷形状的土体阻抗增强效应第83-84页
        5.3.2 土体材料阻尼对不同形状三维缺陷桩的影响第84-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结论及展望第88-90页
    结论第88-89页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件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基坑鱼腹式混凝土冠梁—支护桩的力学性状及找形分析
下一篇:广州南汽车客运站站前广场景观设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