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缘起 | 第9-11页 |
1.1.1 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9页 |
1.1.2 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 第9-10页 |
1.1.3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呼唤有效教学 | 第10页 |
1.1.4 个人教学中的体会和困惑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2.1 有助于提升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 第11页 |
1.2.2 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11页 |
1.2.3 有助于促进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4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2.1 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有效教学和教学有效性 | 第17-18页 |
2.1.2 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 | 第18页 |
2.2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页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页 |
2.2.4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21-33页 |
3.1 调查对象和内容 | 第21-23页 |
3.1.1 学生的问卷调查 | 第21-22页 |
3.1.2 教师的问卷调查 | 第22-23页 |
3.1.3 教育硕士的访谈 | 第23页 |
3.2 调查结果 | 第23-24页 |
3.3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 | 第24-33页 |
3.3.1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 | 第24-25页 |
3.3.2 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改变 | 第25-26页 |
3.3.3 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 第26-27页 |
3.3.4 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 | 第27页 |
3.3.5 教学设计不科学 | 第27-29页 |
3.3.6 教学方法运用不优化 | 第29-31页 |
3.3.7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31-33页 |
第4章 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实现路径 | 第33-45页 |
4.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 第33-34页 |
4.1.1 有效导入,增强学习动机 | 第33页 |
4.1.2 关注现实生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第33-34页 |
4.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着力点 | 第34-36页 |
4.2.1 自主学习 | 第34页 |
4.2.2 合作学习 | 第34-35页 |
4.2.3 探究学习 | 第35-36页 |
4.3 更新教学观念是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 第36页 |
4.4 优化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关注点 | 第36-38页 |
4.4.1 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 第36-38页 |
4.4.2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 第38页 |
4.4.3 优化教学手段设计 | 第38页 |
4.5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 第38-43页 |
4.5.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 第39-41页 |
4.5.2 有效提问,开拓学生思维 | 第41-43页 |
4.6 进行科学评价是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 第43-45页 |
4.6.1 开放评价主体 | 第43页 |
4.6.2 改变评价标准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附录1: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51-52页 |
附录2: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52-53页 |
附录3: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访谈提纲(教育硕士)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