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 1.3.1 大学治理 | 第11-12页 | 
| 1.3.2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 | 第12页 | 
| 1.3.3 制度 | 第12-13页 | 
| 1.3.4 制度设计 | 第13-14页 |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 1.4.1 教师参与治理相关理论及调查研究 | 第14-17页 | 
| 1.4.2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设计研究 | 第17-18页 | 
| 1.4.3 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 1.5 研究视角与分析工具 | 第19-26页 | 
| 1.5.1 制度设计理论 | 第19-23页 | 
| 1.5.2 制度的供需比较 | 第23-24页 | 
| 1.5.3 博弈论 | 第24-26页 | 
| 1.6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 1.6.1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 1.6.2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 第2章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的供给分析 | 第28-50页 | 
| 2.1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文本分析 | 第28-34页 | 
| 2.1.1 国家层面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设计 | 第28-30页 | 
| 2.1.2 学校层面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设计 | 第30-32页 | 
| 2.1.3 学院层面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设计 | 第32-34页 | 
| 2.2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供给实证调查 | 第34-48页 | 
| 2.2.1 调查过程及方法 | 第34页 | 
| 2.2.2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34-36页 | 
| 2.2.3 调查结果 | 第36-45页 | 
| 2.2.4 调查结论 | 第45-48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3章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意愿调查 | 第50-60页 | 
| 3.1 调查过程及方法 | 第50-51页 | 
| 3.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50页 | 
| 3.1.2 问卷中大学事务分类标准 | 第50页 | 
| 3.1.3 问卷回收情况 | 第50-51页 | 
| 3.2 调查结果 | 第51-56页 | 
| 3.2.1 教师的参与意愿及偏好 | 第51-52页 | 
| 3.2.2 当前教师的实际参与状况 | 第52-53页 | 
| 3.2.3 影响教师参与治理意愿的相关因素 | 第53-54页 | 
| 3.2.4 对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设计的建议 | 第54-56页 | 
| 3.3 调查结论 | 第56-58页 | 
| 3.3.1 教师希望参与大学治理并希望作为主体之一拥有一定决策权 | 第56页 | 
| 3.3.2 当前教师还不是重要的大学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程度普遍低 | 第56-57页 | 
| 3.3.3 职称、年龄愈高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程度愈高 | 第57页 | 
| 3.3.4 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比普通教师参与程度高 | 第57-5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4章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供需比较分析 | 第60-70页 | 
| 4.1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供需比较 | 第60-63页 | 
| 4.1.1 现行制度设计供给小于需求 | 第60-62页 | 
| 4.1.2 已有制度设计缺乏有效性 | 第62页 | 
| 4.1.3 现行制度存在“诺斯悖论” | 第62-63页 | 
| 4.2 当前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 第63-68页 | 
| 4.2.1 教师与党、政管理人员的“囚徒困境” | 第63-65页 | 
| 4.2.2 党、政管理人员主导制度设计是教师作为博弈主体无法有效参与决策的主要原因 | 第65-66页 | 
| 4.2.3 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是导致惩罚不可信博弈格局的重要原因 | 第66页 | 
| 4.2.4 制度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博弈参与人权力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 | 第66-6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5章 改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设计的对策建议 | 第70-82页 | 
| 5.1 合作博弈: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设计的构建目标 | 第70-71页 | 
| 5.2 完善和加强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设计 | 第71-78页 | 
| 5.2.1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71-74页 | 
| 5.2.2 建立和完善保障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法律制度 | 第74页 | 
| 5.2.3 学校层面 | 第74-77页 | 
| 5.2.4 学院层面 | 第77-78页 | 
| 5.3 建立“和而不同”的治理文化 | 第78-80页 | 
| 5.3.1 教师和党、政管理人员“不同”的文化需求 | 第79页 | 
| 5.3.2 建立教师和党、政管理人员合作博弈的治理文化 | 第79-80页 | 
| 5.4 提高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能力 | 第80-8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结论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附录 | 第88-106页 | 
| 附录A:案例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状况调查问卷(教师版) | 第88-96页 | 
| 附录B:案例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状况调查问卷(行政人员版) | 第96-100页 | 
| 附录C:案例校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状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 第100-104页 | 
| 附录D: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状况访谈提纲 | 第104-10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108页 |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