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缘起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立法及政策法规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关于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架构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关于农村成人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关于农村成人教育资源体系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5 关于农村成人教育实施模式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创新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6页 |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4 基本概念释义 | 第17-19页 |
1.4.1 “新城镇化”的概念释义 | 第17页 |
1.4.2 “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概念释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新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诉求 | 第19-24页 |
2.1 新城镇化对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 | 第19-21页 |
2.1.1 新城镇化要求农村成人教育明确发展方向 | 第19-20页 |
2.1.2 新城镇化要求农村成人教育调整发展目标 | 第20-21页 |
2.1.3 新城镇化要求农村成人教育整合教育资源 | 第21页 |
2.2 新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要素整合 | 第21-24页 |
2.2.1 技能与素质相适宜的办学理念 | 第21-22页 |
2.2.2 社会与市场相协调的办学机制 | 第22-23页 |
2.2.3 传统与现代相联动的办学方法 | 第23-24页 |
第3章 新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义 | 第24-31页 |
3.1 新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3.1.1 和谐社会理论 | 第24-25页 |
3.1.2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5-26页 |
3.1.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6-27页 |
3.1.4 学习化社会理论 | 第27页 |
3.2 新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27-31页 |
3.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推进 | 第27-28页 |
3.2.2 成人教育发展的必要举措 | 第28-29页 |
3.2.3 农村居民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9-31页 |
第4章 新城镇化视阈下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 | 第31-44页 |
4.1 目标定位问题 | 第33-37页 |
4.1.1 政府认识不清 | 第34-35页 |
4.1.2 社会认识不明 | 第35-36页 |
4.1.3 自身认识不足 | 第36-37页 |
4.2 结构体系问题 | 第37-39页 |
4.2.1 课程结构不合理 | 第37-38页 |
4.2.2 组织结构不通畅 | 第38-39页 |
4.2.3 培养结构不完整 | 第39页 |
4.3 管理体制问题 | 第39-41页 |
4.3.1 教育对象的模糊性 | 第39-40页 |
4.3.2 教育管理的虚泛性 | 第40页 |
4.3.3 教育行为的盲目性 | 第40-41页 |
4.4 资源保障问题 | 第41-44页 |
4.4.1 国家投入缺失 | 第41-42页 |
4.4.2 社会支持缺位 | 第42-44页 |
第5章 新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构想 | 第44-52页 |
5.1 新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 第44-45页 |
5.1.1 指导思想 | 第44-45页 |
5.1.2 总体目标 | 第45页 |
5.2 新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45-47页 |
5.2.1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 | 第46页 |
5.2.2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 第46-47页 |
5.3 新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略 | 第47-52页 |
5.3.1 建立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 第47-48页 |
5.3.2 改善农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育功能 | 第48页 |
5.3.3 建全学历与非学历相结合的办学体系 | 第48-49页 |
5.3.4 推进改革与创新制度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 第49-50页 |
5.3.5 完善制度与优化服务相结合的保障体系 | 第50页 |
5.3.6 覆盖国家与社会相结合的资源体系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1.研究的反思 | 第52-53页 |
2.后继性研究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