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建筑物与设备论文--通风、通风设备论文

双洞单向公路隧道互补式通风横通道相关参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国内外公路隧道通风发展历程及研究状况第12-15页
        1.2.1 国外公路隧道通风发展历程及研究状况第12-14页
        1.2.2 国内公路隧道通风发展历程及研究状况第14-15页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第15-17页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6-17页
        1.3.3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7页
    1.4 本章小结第17-18页
2 隧道通风数值模拟理论基础及模型的建立第18-24页
    2.1 隧道通风数值模拟理论第18-21页
        2.1.1 隧道通风数值模拟的基本假设第18页
        2.1.2 湍流模型模拟方法的确定第18-19页
        2.1.3 隧道通风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第19-21页
    2.2 隧道通风数值模拟算法及条件设置第21-22页
        2.2.1 SIMPLE 算法第21-22页
        2.2.2 边界条件设置第22页
        2.2.3 加强收敛的参数设置第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4页
3 互补式通风在公路隧道中的适用性分析第24-38页
    3.1 隧道通风方式的选择第24-25页
    3.2 隧道运营通风需风量的计算第25-28页
        3.2.1 隧道需风量计算参数选择第25页
        3.2.2 隧道需风量计算第25-28页
    3.3 隧道自然通风可行性分析第28-31页
        3.3.1 交通通风力的形成第29页
        3.3.2 交通通风力的计算第29-31页
    3.4 隧道双洞单向互补式通风系统设计第31-37页
        3.4.1 互补式通风系统开启两条横通道工况下理论分析第31-33页
        3.4.2 互补式通风系统开启三条横通道工况下理论分析第33-34页
        3.4.3 互补式通风系统开启两条横通道工况下理论计算第34-36页
        3.4.4 互补式通风系统开启三条横通道工况下理论计算第36-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模型试验第38-50页
    4.1 模型试验相似律第38-42页
        4.1.1 通风气流的动力相似第38-40页
        4.1.2 射流的动力相似第40-42页
    4.2 模型系统简介第42-44页
        4.2.1 模型试验基本原则第42-43页
        4.2.2 模型系统组成第43-44页
    4.3 模型隧道通风系统数据测试第44-46页
        4.3.1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44-45页
        4.3.2 模型试验的结果和分析第45-46页
    4.4 模型隧道通风系统数值模拟第46-49页
        4.4.1 隧道几何模型建立及参数设定第46-47页
        4.4.2 隧道模型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7-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5 隧道通风数值模拟第50-76页
    5.1 隧道通风数值计算模型第50-52页
        5.1.1 数值计算几何模型建立第50-51页
        5.1.2 计算模型网格划分第51页
        5.1.3 模型边界条件及求解器设置第51-52页
        5.1.4 模型计算后处理第52页
    5.2 横通道间距对隧道速度场影响第52-65页
        5.2.1 隧道长 1000m、两条横通道数值模拟第52-55页
        5.2.2 隧道长 1000m、三条横通道数值模拟第55-58页
        5.2.3 隧道长 1500m、两条横通道数值模拟第58-62页
        5.2.4 隧道长 1500m、三条横通道数值模拟第62-65页
    5.3 横通道数量对隧道通风数值计算第65-69页
        5.3.1 隧道长 1500m、两条或三条横通道数值模拟云图第65-67页
        5.3.2 隧道长 1500m、两条或三条横通道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67-69页
    5.4 横通道位置对隧道通风效果的影响第69-72页
    5.5 横通道数目间距对隧道通风效果的影响第72-74页
    5.6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结论及展望第76-78页
    结论第76-77页
    工作计划及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路网畅通可靠性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基底摇摆隔震桥墩的地震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