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学习迁移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的目标及内容第11页
    1.4 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第二章 相关迁移理论概述及影响因素第13-23页
    2.1 学习迁移的概述第13页
    2.2 学习迁移的分类第13-15页
        2.2.1 学习迁移的领域第13-14页
        2.2.2 学习迁移的方向第14页
        2.2.3 学习迁移的方式第14页
        2.2.4 学习迁移的效果第14-15页
    2.3 学习迁移理论第15-20页
        2.3.1 早期迁移理论第15-17页
        2.3.2 现代迁移理论第17-18页
        2.3.3 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第18-20页
    2.4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第20-23页
第三章 中学生学习迁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第23-37页
    3.1 中学生学习迁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设计与实施第23-24页
        3.1.1 调查样本第23页
        3.1.2 问卷调查的设计第23页
        3.1.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23-24页
    3.2 影响中学生物理学习迁移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第24-37页
        3.2.1 学习兴趣、情绪、动机、意志力对迁移的影响第24-29页
        3.2.2 物理学史对学习迁移的影响第29-30页
        3.2.3 生活中的经验对概念理解的影响第30-31页
        3.2.4 物理知识的概括能力情况分析第31-32页
        3.2.5 思维定势对学习迁移的影响第32-33页
        3.2.6 教师的指导对学习迁移的影响第33-37页
第四章 物理教学中促进学习正迁移的有效策略第37-50页
    4.1 注重数学知识对物理学习迁移的影响第37-45页
        4.1.1 解方程能力影响计算的准确率第37-40页
        4.1.2 函数的应用第40-42页
        4.1.3 图像法的应用第42-45页
    4.2 注重物理学史对迁移的影响第45-50页
        4.2.1 引入物理学史的意义第45页
        4.2.2 引入物理学史的积极作用第45-47页
        4.2.3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第47-50页
第五章 物理教学中抑制学习负迁移的有效策略第50-68页
    5.1 数学学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第50-53页
        5.1.1 数学知识对物理学习的不利影响第50-52页
        5.1.2 数学方法对物理学习的不利影响第52-53页
    5.2 前概念对学习迁移的影响第53-56页
        5.2.1 什么叫前概念第53页
        5.2.2 前概念的特征第53-54页
        5.2.3 转化前概念负迁移的有效策略第54-56页
    5.3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第56-63页
        5.3.1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第56页
        5.3.2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关系第56-58页
        5.3.3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第58-63页
    5.4 思维定势对迁移的影响第63-68页
        5.4.1 思维定势的概述第63页
        5.4.2 形成思维定势的原因第63-64页
        5.4.3 避免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有效策略第64-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研究总结第68-69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 1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的学术工作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业发展视域下完善天津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分组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以正安县第六中学高一化学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