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水力发电论文

永磁直驱式双向潮流发电系统控制器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 潮流发电及其控制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1-19页
        1.2.1 潮流发电国外发展概况第11-12页
        1.2.2 潮流发电国内发展概况第12-13页
        1.2.3 潮流发电控制技术国外发展概况第13-15页
        1.2.4 潮流发电控制技术国内发展概况第15-19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潮流发电控制系统结构第20-30页
    2.1 潮流发电控制系统概述第20-22页
        2.1.1 控制系统概述第20页
        2.1.2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第20-22页
        2.1.3 控制系统功能单元第22页
    2.2 潮流发电装置第22-24页
        2.2.1 潮流发电装置结构第23页
        2.2.2 潮流发电机的选择第23-24页
    2.3 潮流发电变速控制第24-25页
        2.3.1 控制方案的确定第24页
        2.3.2 变速闭环控制策略第24-25页
    2.4 通信系统第25-28页
        2.4.1 通信方式的选择第25-26页
        2.4.2 通信系统概述第26-28页
    2.5 潮流发电系统总体分布第28-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CAN 通信应用设计第30-44页
    3.1 CAN 总线概述第30页
    3.2 CAN 总线在潮流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第30-34页
        3.2.1 总线系统结构第31页
        3.2.2 CAN 总线网络第31-32页
        3.2.3 CAN 总线长度和节点数的确定第32-33页
        3.2.4 CAN 通信性能要求第33-34页
    3.3 CAN 通讯应用层协议制定第34-38页
        3.3.1 报文传输帧结构第34-37页
        3.3.2 通信内容定义第37页
        3.3.3 传输报文编码第37-38页
    3.4 CAN 总线通信设计第38-43页
        3.4.1 CAN 总线节点硬件接口电路设计第39-40页
        3.4.2 CAN 总线通信软件程序设计第40-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控制器硬件设计第44-53页
    4.1 控制器硬件系统设计第44-45页
    4.2 微处理器第45-46页
    4.3 系统电源模块设计第46-47页
    4.4 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第47-51页
        4.4.1 I2C 总线通信第47-49页
        4.4.2 水下数据采集单元模块硬件设计第49-50页
        4.4.3 水下执行单元模块硬件设计第50页
        4.4.4 水上串口通信单元模块硬件设计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5章 控制器软件设计第53-66页
    5.1 程序总体功能设计第53-54页
    5.2 控制器主程序设计第54-55页
    5.3 水下数据处理程序设计第55-59页
        5.3.1 I2C 总线通信程序设计第55-56页
        5.3.2 水下数据采集模块程序设计第56-58页
        5.3.3 水下数据处理模块程序设计第58-59页
    5.4 水上串口通信程序设计第59-60页
    5.5 控制器软件函数定义第60-61页
    5.6 上位机显示界面图形化程序设计第61-65页
        5.6.1 串口接收程序设计第61-62页
        5.6.2 位置锁定程序设计第62-63页
        5.6.3 文件存储程序设计第63-65页
    5.7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系统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结果与试验分析第66-77页
    6.1 系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第66-67页
        6.1.1 系统电路设计第66-67页
        6.1.2 系统电路的焊接与制作第67页
    6.2 系统电路搭建与性能参数第67-69页
    6.3 CAN 通信测试第69-70页
    6.4 流速测量实验第70-76页
        6.4.1 差压传感器标定实验第70-73页
        6.4.2 电路系统实验室模拟运行第73-76页
    6.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陆架海区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下一篇:基于GOSAT数据的全球碳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