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

临终关怀陪伴伦理之进路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緒論第9-29页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問題與目標第11-15页
  一、研究的動機第11-12页
   1.以關懷(care)代替治療(cure)第11-12页
   2.個人的因素第12页
  二、研究的問題第12-13页
  三、研究的目標第13-15页
 第二節、國內外研究概況第15-21页
  一、國外研究概況第15-17页
  二、臺灣的研究概況第17-18页
  三、大陸的研究概況第18-20页
  四、不同視域的差異第20-21页
 第三節 研究方法第21-25页
  一、現象學方法第21-23页
   1.現象的描違(Phenomenological description)第21-22页
   2.現象學的還原(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第22页
   3.現象學探討的特性第22页
   4.臨終病患體感的現象第22-23页
  二、情境倫理的理念第23页
  三、關懷的實踐倫理第23-25页
 第四節 法律位階的強制規範第25-27页
  一、緩和醫療的目的第25页
  二、落實安寧緩和條例精神第25-26页
  三、社會文化的進步第26-27页
  四、倫理協商磯制第27页
 注释第27-29页
第二章 臨終的現象第29-56页
 第一節 難言的翻轉第30-36页
  一、非本真性的日常生活第30-32页
  二、醫療科技的信念第32-36页
   1.生老病死的依靠第33页
   2.信念的累積第33-34页
   3.決斷現身第34-36页
 第二節 戀生的焦慮第36-40页
  一、習慣的社會角色第36-37页
  二、角色扮演是常態的過程第37-38页
  三、威脅來自翻轉的依戀第38-40页
 第三節 死亡的恐懼第40-44页
  一、未知的恐懼第40-42页
  二、孤獨的恐懼第42-44页
 第四節 臨終意義的促發第44-52页
  一、接受的善終第44-46页
  二、澈念的再活第46-52页
   1.澈念第47-50页
   2.再活第50-52页
 小結第52-54页
 注释第54-56页
第三章 呵護的關懷第56-84页
 第一節 情境倫理 無私之愛第58-62页
  一、什麼是情境倫理學第58-59页
  二、聖愛是情境的核心第59-60页
  三、獨特的臨終情境第60-62页
 第二節 臨終的情境倫理第62-67页
  一、愛的相對行為方向第62-64页
  二、愛在自身的理念第64-67页
 第三節 關懷倫理的實踐哲學第67-74页
  一、關懷倫理學的來源第67-69页
  二、關懷倫理學特質的理解第69-74页
   1.女性的生產特質第70-72页
   2.女性特質的形成第72页
   3.自然與倫理的關懷差異第72-74页
 第四節 臨終情境的關懷陪伴第74-79页
  一、人在關係中的臨終存在處境第74-77页
   1.人存有的核心是關係第75页
   2.自由意志的關係第75-77页
  二、相互成長的關懷實現第77-79页
   1.關懷不是美德只是關係的鋪陳第77-78页
   2.關懷是一種非移轉的潛能第78-79页
 小結第79-81页
  一、關懷讓人內化自省第79-80页
  二、臨終場域的深度學習第80-81页
 注释第81-84页
第四章 深度學習與倫理關懷第84-111页
 第一節 建立關系第86-93页
  一、他是誰第86-89页
   1.陪病關系的確立第87页
   2.學習理解第87-89页
  二、先行為師第89-93页
   1.師者的意涵第90-91页
   2.煩死以畏死為師第91-93页
 第二節 學習尊重第93-97页
  一、尊師重道的態度第93-95页
   1.臨終歷程第93-94页
   2.陪伴者尊重人師第94-95页
  二、信念態度分歧的尊重第95-97页
 第三節 學習柔軟第97-103页
  一、需要中導引第98-99页
   1.需求第98-99页
   2.導引第99页
  二、開放及理解第99-103页
   1.追尋安住第99-101页
   2.放下解脫第101-103页
 第四節 學習活著第103-108页
  —、生命的完整第103-106页
   1.臨終學習場域第104-105页
   2.累與淚第105页
   3.常人依歸第105-106页
  二、活著的根本第106-108页
   1.活在當下第106-107页
   2.重新再來第107-108页
 小結第108-109页
 注释第109-111页
第五章 回顧與反思第111-126页
 第一節 回顧第111-117页
  一、接受死亡 活在臨終第112-113页
  二、情境關懷 理論實踐第113-115页
  三、倫理衝突 還是放下第115-117页
 第二節 反思第117-124页
  一、醫療科技 醫人?治病第118-120页
  二、臨終關懷 朝聖感恩第120-122页
  三、以死觀生 心性體悟第122-124页
  四、不準喧染 不得評議第124页
 注释第124-126页
第六章 結語第126-131页
 一、臨終關懷陪伴是默會哲學第127-128页
 二、陪病之間的倫理調適第128页
 三、問題導向的關懷倫理第128-129页
 四、關懷關係源自女性的特質第129页
 五、臨終關懷不能作道德評量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严宗教理思想的形成--论地论师说、摄论师说和《大乘起信论》对华严教理的影响
下一篇: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以个人品德养成为核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