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励志教育为基础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德育实践与反思--基于苏州市第十二中学的个案分析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1.劳动从业人员流动的社会要求 | 第8页 |
2.“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要求 | 第8页 |
3.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 | 第8-9页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问卷调查法 | 第9页 |
2、行动研究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0页 |
1、励志 | 第10页 |
2、励志教育 | 第10页 |
二、论文的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1、心理暗示原理 | 第10页 |
2、榜样教育原理 | 第10-11页 |
3、自我效能理论 | 第11页 |
三、有关励志教育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第二章 苏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及励志教育必要性 | 第14-26页 |
一、苏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 | 第14页 |
1、苏州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弟一般情况 | 第14页 |
2、对苏州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研究 | 第14页 |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苏州接受教育的状况 | 第14-15页 |
三、有关调查与结果分析 | 第15-23页 |
1、关于学生家庭情况 | 第15-17页 |
2、关于生活现状的调查情况 | 第17-23页 |
四、励志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我校励志教育实践与效果 | 第26-48页 |
一、励志教育探索与实践 | 第26-46页 |
1、班级励志教育的实践 | 第26-38页 |
2、励志教育与教师 | 第38-43页 |
3、励志教育与学校管理 | 第43-46页 |
二、效果与经验 | 第46-48页 |
1、应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 第47页 |
2、应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 第47页 |
3、需把励志校园行向励志家园行的延伸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