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第一章 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认定与救济理论概述 | 第11-22页 |
一、个人信息权概述 | 第11-15页 |
(一)个人信息权内涵界定 | 第11-13页 |
(二)个人信息权的特征 | 第13页 |
(三)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属性 | 第13-15页 |
二、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认定 | 第15-19页 |
(一)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主体 | 第15-17页 |
(二)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形式 | 第17页 |
(三)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损害事实 | 第17-19页 |
三、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的救济 | 第19-22页 |
(一)非损害赔偿方式的救济 | 第19-20页 |
(二)损害赔偿方式的救济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特殊性及认定与救济存在的问题 | 第22-35页 |
一、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特殊性 | 第22-24页 |
(一)侵权主体的地位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换性 | 第22页 |
(二)具体侵权人难以确定 | 第22-23页 |
(三)侵权行为更具有危害性 | 第23-24页 |
二、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认定与救济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35页 |
(一)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的一般过错归责原则不足 | 第24-27页 |
(二)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的一般免责事由不足 | 第27-30页 |
(三)确定个人信息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要素不足 | 第30-33页 |
(四)补偿性侵权救济标准救济不足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域外立法启示及我国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保护的建议 | 第35-46页 |
一、域外关于个人信息网络侵权保护的立法启示 | 第35-38页 |
(一)欧盟个人信息网络侵权保护的立法启示 | 第35-36页 |
(二)德国个人信息网络侵权保护的立法启示 | 第36-37页 |
(三)我国台湾个人信息网络侵权保护的立法启示 | 第37-38页 |
二、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网络侵权保护的建议 | 第38-46页 |
(一)明确个人信息权网络的过错推定归责原则 | 第38-40页 |
(二)明确主体同意和公共利益的特殊免责事由 | 第40-42页 |
(三)考虑受害人精神痛苦确定赔偿数额 | 第42-43页 |
(四)引入个人信息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