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铁路旅客运输合同及其解除概述 | 第12-20页 |
2.1 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的特征 | 第12-15页 |
2.1.1 双务有偿合同 | 第12页 |
2.1.2 诺成合同 | 第12-13页 |
2.1.3 格式合同 | 第13页 |
2.1.4 经历了从不记名合同到记名合同的变化 | 第13页 |
2.1.5 标的具有特殊性 | 第13页 |
2.1.6 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内容,具有缔约强制性 | 第13-14页 |
2.1.7 内容具有法定性 | 第14-15页 |
2.2 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的生效 | 第15-17页 |
2.2.1 学界观点 | 第15-16页 |
2.2.2 笔者观点 | 第16-17页 |
2.3 铁路旅客运输合同解除类型概述 | 第17-20页 |
2.3.1 合同解除的概念 | 第17页 |
2.3.2 合同解除的类型 | 第17-18页 |
2.3.3 铁路旅客运输合同解除的类型 | 第18-20页 |
3 旅客解除合同 | 第20-40页 |
3.1 旅客的任意解除权 | 第20-35页 |
3.1.1 旅客任意解除权存在的正当性 | 第20-23页 |
3.1.2 我国旅客任意解除权的立法构建 | 第23-34页 |
3.1.3 对旅客在列车到达票载到站前任意解除合同问题的探讨 | 第34-35页 |
3.2 旅客的一般法定解除权 | 第35-38页 |
3.2.1 旅客一般法定解除权产生的事由 | 第35-36页 |
3.2.2 我国对铁路旅客一般法定解除权的规定 | 第36页 |
3.2.3 旅客一般法定解除权的除斥期间 | 第36页 |
3.2.4 旅客一般法定解除权行使的方式 | 第36-37页 |
3.2.5 旅客一般法定解除权行使的效力 | 第37页 |
3.2.6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 | 第37-38页 |
3.3 旅客一般法定解除权与任意解除权的关系 | 第38-40页 |
3.3.1 除斥期间不同 | 第38页 |
3.3.2 行使权利的举证责任不同 | 第38-39页 |
3.3.3 权利行使的效力不同 | 第39页 |
3.3.4 行使权利的损害赔偿不同 | 第39-40页 |
4 铁路承运人解除合同 | 第40-42页 |
4.1 铁路承运人的强制缔约义务 | 第40页 |
4.2 铁路承运人的单方法定解除权 | 第40-42页 |
4.2.1 为维护公共安全所享有之特殊法定解除权 | 第41页 |
4.2.2 铁路承运人之一般法定解除权 | 第41-42页 |
5 对我国铁路旅客运输合同解除制度相关规定的修改建议及理由 | 第42-45页 |
5.1 对《合同法》第295条的修改建议及理由 | 第42页 |
5.1.1 修改建议 | 第42页 |
5.1.2 修改理由 | 第42页 |
5.2 对《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48条的修改建议及理由 | 第42-43页 |
5.2.1 修改建议 | 第42-43页 |
5.2.2 修改理由 | 第43页 |
5.3 对《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49条的修改建议及理由 | 第43-44页 |
5.3.1 修改建议 | 第43-44页 |
5.3.2 修改理由 | 第44页 |
5.4 对《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47条的修改建议及理由 | 第44-45页 |
5.4.1 修改建议 | 第44页 |
5.4.2 修改理由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索引 | 第47-4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5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