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7页
    1.1 研究对象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3-38页
        1.2.1 固化现象研究第13-17页
        1.2.2 否定研究第17-25页
        1.2.3 间接否定研究第25-30页
        1.2.4 回应研究第30-33页
        1.2.5 应答语研究第33-38页
        1.2.6 存在研究空间第38页
    1.3 研究意义第38-39页
    1.4 研究方法及价值第39-41页
    1.5 理论支撑第41-44页
        1.5.1 言语行为理论第41-42页
        1.5.2 会话分析理论第42页
        1.5.3 会话原则及其准则第42-43页
        1.5.4 含意理论第43-44页
    1.6 内容安排第44-45页
    1.7 语料来源第45-47页
第二章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性质、类别及话语功能第47-61页
    2.1 性质与特征第47-49页
        2.1.1 形式上具有凝固性第48页
        2.1.2 意义上具有不可推导性第48-49页
        2.1.3 使用上具有灵活性第49页
    2.2 类别与表现第49-56页
        2.2.1 终止类第49-52页
        2.2.2 拒绝类第52-54页
        2.2.3 反诘类第54-55页
        2.2.4 婉否类第55-56页
    2.3 话语功能与语用倾向第56-60页
        2.3.1 人际功能第56-58页
        2.3.2 语篇功能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结构类型和形成动因及机制第61-74页
    3.1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结构类型第61-65页
        3.1.1 词或短语结构第61-62页
        3.1.2 小句结构第62-63页
        3.1.3 固化结构第63-64页
        3.1.4 话语标记第64-65页
    3.2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生成动因第65-69页
        3.2.1 主观化第65-67页
        3.2.2 交互主观化第67-69页
    3.3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形成机制第69-73页
        3.3.1 词汇化第69-71页
        3.3.2 标记化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否定表达“X你个头”构式研究第74-85页
    4.1 构式中“X”的类型第74-77页
        4.1.1 动词+你个头第74-75页
        4.1.2 形容词+你个头第75-76页
        4.1.3 名词+你个头第76-77页
        4.1.4 其他成分+你个头第77页
    4.2 “X你个头”的分布特点第77-81页
        4.2.1 充当后续成分,不能作为始发句第77-78页
        4.2.2 人称使用的限制第78-80页
        4.2.3 使用中的扩展式第80-81页
    4.3 “X你个头”的意义与语用特点第81-84页
        4.3.1 语用否定义第82页
        4.3.2 主观情态义第82-83页
        4.3.3 语用推理机制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再说”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功能分析第85-95页
    5.1 “再说”的句法语义特点第85-92页
        5.1.1 词性认定第85-86页
        5.1.2 句法语义功能第86-92页
    5.2 作为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再说”第92-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岂敢”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及语法化第95-121页
    6.1 句法分布与选择限制第95-100页
        6.1.1 状位分布第95-96页
        6.1.2 口语应答第96-97页
        6.1.3 使用限制第97-99页
        6.1.4 时态选择限制第99-100页
    6.2 功能表达与否定特点第100-107页
        6.2.1 功能表达第100-103页
        6.2.2 否定特点第103-107页
    6.3 “岂敢”的语法化及其机制第107-111页
        6.3.1 词汇化第107-108页
        6.3.2 主观化第108-110页
        6.3.3 标记化第110-111页
    6.4 “岂敢”与“不敢”的使用差异第111-120页
        6.4.1 语体不同第112-113页
        6.4.2 情态功能不同第113-115页
        6.4.3 否定强度不同第115-117页
        6.4.4 主观情态差异第117-118页
        6.4.5 性质有差异第118-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七章 固化结构“什么X2”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与话语功能第121-140页
    7.1 “什么X_2”的句法分布特征第121-127页
        7.1.1 “什么X_2”的类型格式第121-123页
        7.1.2 “X_2”的进入成分第123-126页
        7.1.3 “X”的信息来源第126-127页
    7.2 “什么X_2”的语义表达特征第127-133页
        7.2.1 “什么X_2”的否定实现第127-128页
        7.2.2 “什么X_2”的否定特征第128-130页
        7.2.3 “什么X_2”的否定语义第130-133页
    7.3 “什么X_2”的话语功能特征第133-138页
        7.3.1 话轮位置第133-134页
        7.3.2 表达负面立场第134-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第八章 结语第140-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8页
致谢第158-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怒江傈僳语参考语法
下一篇:我国公民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