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创新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产生和发展 | 第17-23页 |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起步原因 | 第17-18页 |
二、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18-23页 |
第二章 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特征 | 第23-31页 |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一) 救助社会弱势群体 | 第24-25页 |
(二) 开展社会公共服务 | 第25-26页 |
(三) 创建先进文明道德风尚 | 第26-27页 |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 | 第27-31页 |
(一) 自主性、自愿性 | 第27页 |
(二) 组织性、计划性 | 第27-28页 |
(三) 针对性、目的性 | 第28页 |
(四) 奉献性、服务性 | 第28-29页 |
(五) 普遍性、现实性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31-41页 |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德育发展 | 第31-33页 |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新范畴 | 第31-32页 |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新形式 | 第32页 |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新效能 | 第32-33页 |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 第33-36页 |
(一) 思想道德素质 | 第33-34页 |
(二) 智能发展素质 | 第34-35页 |
(三) 社会实践素质 | 第35-36页 |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 第36-41页 |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道德观 | 第37-38页 |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目标 | 第38-39页 |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41-49页 |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缺乏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 第41-42页 |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合理的保障机制 | 第42-43页 |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必备的社会资源保障体系 | 第43页 |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化策略 | 第43-49页 |
(一) 提高认识,着力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 第44-45页 |
(二) 强化管理,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 第45-46页 |
(三) 改善服务,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