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 绪论 | 第11-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 大学生幸福教育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 大学生幸福教育的提出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4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5页 |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2、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二、 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27页 |
(一) 幸福及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21页 |
1、 幸福与快乐辨析 | 第17-18页 |
2、 幸福观 | 第18-20页 |
3、 幸福感与幸福指数 | 第20-21页 |
4、 幸福能力 | 第21页 |
(二) 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内涵 | 第21-27页 |
1、 幸福教育与幸福观教育辨析 | 第21-23页 |
2、 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内涵 | 第23-27页 |
三、 当前大学生幸福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 | 第27-37页 |
(一) 当前大学生幸福教育面临的挑战 | 第27-31页 |
1、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误区 | 第27-29页 |
2、 当前大学生幸福感水平失衡 | 第29-31页 |
(二) 当代大学生幸福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1、 幸福观方面 | 第31-33页 |
2、 幸福感方面 | 第33-35页 |
3、 幸福能力方面 | 第35-37页 |
四、 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幸福教育的路径 | 第37-45页 |
(一) 重视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幸福观 | 第37-39页 |
1、 幸福观教育要与德育相结合 | 第37-38页 |
2、 幸福观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对高级幸福的追求 | 第38-39页 |
3、 确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体地位 | 第39页 |
(二) 注重大学生幸福感水平测量 | 第39-40页 |
(三)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幸福能力 | 第40-42页 |
1、 培养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 第40-41页 |
2、 培养大学生追求幸福的能力 | 第41页 |
3、 培养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 第41-42页 |
(四) 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大学生实现幸福的优良环境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