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哈佛框架的MQ公司财务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9-23页 |
2.1 传统财务分析 | 第19-20页 |
2.1.1 财务分析的含义及重要性 | 第19页 |
2.1.2 传统财务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2.1.3 传统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 第20页 |
2.2 哈佛分析框架 | 第20-23页 |
2.2.1 哈佛分析框架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2 哈佛分析框架的维度 | 第21-23页 |
3 MQ公司概况及经营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3.1 MQ公司概况分析 | 第23-24页 |
3.2 MQ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3.3 MQ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第25-29页 |
4 基于哈佛框架的MQ公司财务分析 | 第29-59页 |
4.1 哈佛框架下MQ公司的战略分析 | 第29-36页 |
4.1.1 行业分析 | 第29-31页 |
4.1.2 公司竞争战略分析 | 第31-36页 |
4.2 哈佛框架下MQ公司的会计分析 | 第36-47页 |
4.2.1 资产负债分析 | 第36-38页 |
4.2.2 盈利质量分析 | 第38-40页 |
4.2.3 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分析 | 第40-47页 |
4.3 哈佛框架下MQ公司的财务分析 | 第47-56页 |
4.3.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47-49页 |
4.3.2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9-51页 |
4.3.3 获利能力分析 | 第51-53页 |
4.3.4 发展能力分析 | 第53-55页 |
4.3.5 现金流量分析 | 第55-56页 |
4.4 哈佛框架下MQ公司的前景分析 | 第56-59页 |
4.4.1 定性分析 | 第56-57页 |
4.4.2 定量分析 | 第57-59页 |
5 MQ公司战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59-65页 |
5.1 MQ公司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9-61页 |
5.1.1 产品种类过于单一 | 第59-60页 |
5.1.2 原材料质量不易控制 | 第60页 |
5.1.3 人才储备不足 | 第60-61页 |
5.2 MQ公司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61-65页 |
5.2.1 募集资金内部监管缺失 | 第61页 |
5.2.2 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经验不足 | 第61-62页 |
5.2.3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62页 |
5.2.4 投资决策机制存在问题 | 第62页 |
5.2.5 并购整合能力欠缺 | 第62-65页 |
6 MQ公司经营管理改进措施 | 第65-73页 |
6.1 经营战略管理改进措施 | 第65-66页 |
6.2.1 重视产品升级 | 第65页 |
6.2.2 建立自有牧场 | 第65页 |
6.2.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第65页 |
6.2.4 开拓新市场 | 第65-66页 |
6.2 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 第66-73页 |
6.2.1 健全公司财务分析体系 | 第66-67页 |
6.2.2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 第67页 |
6.2.3 健全投资决策机制 | 第67-69页 |
6.2.4 加强存货管理 | 第69-70页 |
6.2.5 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 第70-73页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3-75页 |
7.1 结论 | 第73页 |
7.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