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剩余收益法的M公司股权价值评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 论文结构与框架 | 第16-17页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2.1.1 国外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 | 第19-20页 |
2.1.2 国外剩余收益模型理论及应用研究 | 第20-22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2.2.1 国内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 第22-23页 |
2.2.2 国内剩余收益模型价值评估应用研究 | 第23-25页 |
3 企业价值定义及评估方法概述 | 第25-37页 |
3.1 企业价值定义 | 第25-27页 |
3.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体系 | 第27-29页 |
3.3 常用评估方法比较与选择 | 第29-31页 |
3.3.1 现金流折现(DCF)法 | 第29页 |
3.3.2 股利折现(DDM)法 | 第29-30页 |
3.3.3 重置成本法 | 第30页 |
3.3.4 市盈率法 | 第30-31页 |
3.3.5 实物期权法 | 第31页 |
3.4 剩余收益法概述 | 第31-37页 |
3.4.1 剩余收益法前提假设 | 第32页 |
3.4.2 剩余收益法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3.4.3 改进的剩余收益法 | 第33-37页 |
4 M公司概况及财务分析 | 第37-47页 |
4.1 公司经营概况 | 第37-39页 |
4.1.1 公司简介 | 第37页 |
4.1.2 品牌与产品 | 第37页 |
4.1.3 销售渠道 | 第37-38页 |
4.1.4 生产与运作管理 | 第38页 |
4.1.5 发展战略与规划 | 第38-39页 |
4.2 M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 第39-41页 |
4.2.1 政策法规因素分析 | 第39页 |
4.2.2 社会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4.2.3 产地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4.3 M公司财务分析 | 第41-47页 |
4.3.1 财务报表分析 | 第41-43页 |
4.3.2 财务能力分析 | 第43-47页 |
5 M公司股权价值评估 | 第47-61页 |
5.1 价值评估基准日及评估假设 | 第47-48页 |
5.2 基期权益账面价值BV | 第48页 |
5.3 预期剩余收益RI | 第48-54页 |
5.3.1 营业收入S_t的预测 | 第48-50页 |
5.3.2 销售净利率MOS_t的预测 | 第50-51页 |
5.3.3 资产周转率ATO_t的预测 | 第51页 |
5.3.4 权益乘数EM_(t-1)的预测 | 第51-52页 |
5.3.5 权益资本成本r的预测 | 第52-54页 |
5.3.6 预测期剩余收益RI的计算 | 第54页 |
5.4 预测期期末持续经营价值CV | 第54页 |
5.5 企业价值评估结果 | 第54-55页 |
5.6 价值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5.6.1 评估结果与账面价值对比分析 | 第55页 |
5.6.2 评估结果与市盈率法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5.7 敏感性分析 | 第57-61页 |
5.7.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57-58页 |
5.7.2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58-6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5页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附录A | 第71-72页 |
附录B | 第72-73页 |
附录C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