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基于熵权法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5-2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企业信用评价研究现状第17-2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2页
        1.2.3 研究述评第22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2-25页
        1.3.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研究思路第23-25页
        1.3.3 研究方法第25页
    1.4 创新之处第25-26页
    1.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2 信用评价理论研究第27-39页
    2.1 概念界定第27-29页
        2.1.1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概念界定第27-28页
        2.1.2 信用评价的概念界定第28-29页
    2.2 信用评价相关理论第29-31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9-30页
        2.2.2 交易成本理论第30页
        2.2.3 博弈论第30-31页
    2.3 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方法分析与选择第31-34页
        2.3.1 一般研究方法的分析第31-32页
        2.3.2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32-34页
    2.4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确定第34-36页
        2.4.1 熵权法计算步骤第34-35页
        2.4.2 基于综合评价法的信用评价得分计算第35-36页
    2.5 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的企业信用等级划分第36-38页
        2.5.1 K-均值聚类分析法简介第36-37页
        2.5.2 K-均值聚类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第37-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9-51页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分析第39-40页
    3.2 指标选取的原则第40-41页
    3.3 人民银行颁布的传统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41-43页
        3.3.1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介绍第41-42页
        3.3.2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第42-43页
    3.4 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3-47页
        3.4.1 基于传统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第43-45页
        3.4.2 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特征的指标选取第45-47页
    3.5 指标体系的检验第47-49页
        3.5.1 研究样本数据介绍第47-48页
        3.5.2 指标的独立性检验第48页
        3.5.3 最终确立的指标体系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4 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第51-67页
    4.1 指标权重的计算第51-54页
    4.2 信用评价得分的计算第54-56页
    4.3 企业信用等级的划分第56-58页
    4.4 结果分析第58-66页
        4.4.1 指标的影响力分析第58-62页
        4.4.2 信用评价结果分析第62-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5 案例应用与分析第67-77页
    5.1 DFGX公司简介第67-68页
    5.2 DFGX公司信用评价第68-71页
    5.3 DFGX公司信用评价结果分析第71-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6 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水平的建议第77-83页
    6.1 提高企业基本素质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第77-78页
        6.1.1 提高企业基本素质第77-78页
        6.1.2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第78页
    6.2 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与改善营运状况第78-79页
        6.2.1 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第78-79页
        6.2.2 改善公司营运状况第79页
    6.3 降低企业偿债风险第79-80页
    6.4 保持企业的高创新性与高成长性第80-81页
    6.5 加快创业板公司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第81页
    6.6 本章小结第81-8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3-87页
    7.1 研究总结第83-84页
    7.2 研究的局限性第84-85页
    7.3 研究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致谢第89-91页
附录第9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T公司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对研发活动的影响--基于经理管理防御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