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2 高校意识形态的相关概述第18-24页
    2.1 意识形态的内涵界定第18-21页
        2.1.1 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内容第18-19页
        2.1.2 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内容第19页
        2.1.3 主流意识形态的特征第19-20页
        2.1.4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第20-21页
    2.2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第21-24页
        2.2.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性第21页
        2.2.2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性第21-22页
        2.2.3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第22-24页
3 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基础及意义第24-28页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第24-25页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第24页
        3.1.2 列宁的“意识形态灌输理论”第24-25页
    3.2 我国主要领导人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第25-26页
        3.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方针政策第25页
        3.2.2 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25页
        3.2.3 宣传教育是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导向第25页
        3.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引领第25-26页
        3.2.5 “两个巩固”是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第26页
    3.3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第26-28页
        3.3.1 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第26页
        3.3.2 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26-27页
        3.3.3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第27-28页
4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8-32页
    4.1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4.1.1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缺乏认同第28页
        4.1.2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蚀第28-29页
        4.1.3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教学方式与内容创新性不足第29页
        4.1.4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开发和优化力度不够第29-30页
    4.2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第30-32页
        4.2.1 理论创新不足弱化了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第30页
        4.2.2 互联网的虚拟性弱化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渗透力第30-31页
        4.2.3 高校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不相符第31页
        4.2.4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复杂多变第31-32页
5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第32-44页
    5.1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坚持的原则第32-33页
        5.1.1 真理性原则第32页
        5.1.2 先进性原则第32页
        5.1.3 全面性原则第32-33页
        5.1.4 管控与引领性原则第33页
    5.2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应坚持的方法第33-35页
        5.2.1 灌输与强化第33-34页
        5.2.2 认同与内化第34页
        5.2.3 继承与创新第34-35页
        5.2.4 实践与外化第35页
    5.3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第35-38页
        5.3.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第35-36页
        5.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第36-37页
        5.3.3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第37页
        5.3.4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第37-38页
        5.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38页
    5.4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第38-44页
        5.4.1 创新与发展理论研究第38-39页
        5.4.2 规范与完善制度环境第39页
        5.4.3 鼓励与繁荣文化建设第39-40页
        5.4.4 优化与服务社会环境第40-41页
        5.4.5 创建与培养育人队伍阵地第41-42页
        5.4.6 管理与规范网络阵地建设第42页
        5.4.7 开展与融合多方协同机制第42-44页
6 结语第44-46页
致谢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以G省T学院为例
下一篇:日本女子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