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宗教理论与概况论文--宗教理论、宗教思想论文

正念禅修对心智觉知及苦难觉察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0-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33页
    2.1 正念禅修第11-16页
        2.1.1 正念禅修的含义第11页
        2.1.2 禅修第11-13页
        2.1.3 正念禅修的相关研究第13-16页
    2.2 心智觉知第16-24页
        2.2.1 心智觉知的含义第16-17页
        2.2.2 心智觉知的作用机制第17-20页
        2.2.3 心智觉知训练方式及主要技术第20-21页
        2.2.4 心智觉知的测量第21-24页
    2.3 苦难觉察第24-30页
        2.3.1 苦难觉察的含义第24-25页
        2.3.2 苦难觉察的相关研究第25-29页
        2.3.3 苦难觉察的测量第29-30页
    2.4 正念禅修、心智觉知与苦难觉察的相关研究第30-33页
        2.4.1 正念禅修与心智觉知的关系研究第30页
        2.4.2 心智觉知与苦难觉察的关系研究第30-31页
        2.4.3 正念禅修与苦难觉察的关系研究第31-33页
3 问题的提出第33-37页
    3.1 已有研究不足第33页
    3.2 本研究的切入点第33-34页
    3.3 研究意义第34-35页
        3.3.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34-35页
        3.3.2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35页
    3.4 研究目的第35页
    3.5 研究假设第35-37页
4 实证研究第37-82页
    4.1 《觉察他人苦难量表》大陆版的修订第37-47页
        4.1.1 觉察他人苦难的纬度构想第37-38页
        4.1.2 第一次初始测验第38-40页
        4.1.3 第二次初始测验第40-42页
        4.1.4 《觉察他人苦难量表》大陆修订版构成第42-43页
        4.1.5 《觉察他人苦难量表》大陆修订版信效度分析第43-47页
    4.2 国内正念禅修者心智觉知及苦难觉察水平的现状分析第47-66页
        4.2.1 研究目的第47页
        4.2.2 研究对象第47-48页
        4.2.3 研究工具第48-49页
        4.2.4 研究程序第49页
        4.2.5 研究结果第49-62页
        4.2.6 讨论第62-66页
    4.3 七日正念禅修对心智觉知与苦难觉察水平影响的准实验研究第66-82页
        4.3.1 研究目的第66页
        4.3.2 研究假设第66-67页
        4.3.3 研究对象第67-68页
        4.3.4 七日正念课程简介第68-71页
        4.3.5 研究工具第71-72页
        4.3.6 实施程序第72页
        4.3.7 研究结果第72-78页
        4.3.8 讨论第78-82页
5 访谈研究第82-98页
    5.1 研究目的第82页
    5.2 研究对象第82页
    5.3 研究工具第82-83页
    5.4 实施程序第83页
    5.5 研究结果第83-95页
        5.5.1 课程之前的考虑第83-86页
        5.5.2 课程当中的体验第86-91页
        5.5.3 课程结束后身心变化第91-93页
        5.5.4 对苦难事件的看法第93-95页
    5.6 讨论第95-98页
        5.6.1 正念禅修参与者动机第95页
        5.6.2 正念禅修课程的影响第95-97页
        5.6.3 苦难觉察的情况第97-98页
6 总讨论第98-10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7.1 研究结论第100-101页
    7.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第101-102页
        7.2.1 本研究不足第101页
        7.2.2 未来研究方向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108-109页
附录Ⅰ第109-111页
附录Ⅱ第111-113页
附录Ⅲ第113-115页
附录Ⅳ第115-120页
附录Ⅴ第120-123页
附录Ⅵ第123-127页
后记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学比较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
下一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