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等离子体物理学论文

界面附近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特征及其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表面等离激元第12-18页
        1.1.1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的基本性质第13-15页
        1.1.2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的激发方式第15-17页
        1.1.3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LSPR)第17-18页
    1.2 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第18-21页
        1.2.1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在表面拉曼增强中(SERS)的应用第18-19页
        1.2.2 SPR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第19-21页
    1.3 论文框架第21-23页
    参考文献第23-30页
第二章 实验技术和理论模拟方法第30-48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样品制备方法及其设备第30-33页
        2.2.1 离子溅射镀膜技术第30-31页
        2.2.2 快速退火(Rapid Thermal Annealing,RTA)第31-32页
        2.2.3 真空镀膜系统第32-33页
    2.3 材料表征技术第33-37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3-35页
        2.3.2 原子力显微镜第35-36页
        2.3.3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第36-37页
    2.4 理论模拟方法第37-45页
        2.4.1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第37-40页
        2.4.2 FDTD Solution软件第40-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第三章 界面附近金属纳米颗粒非对称反射效应的机理研究第48-66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理论模拟计算第49-61页
        3.2.1 模型的建立第49-50页
        3.2.2 模拟结果分析第50-61页
    3.3 小结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第四章 LSP增强深紫外LED中的Fano效应第66-74页
    4.1 引言第66-68页
    4.2 结果讨论第68-70页
        4.2.1 样品的EL谱表征第68-69页
        4.2.2 FDTD模拟计算分析第69-70页
    4.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三峡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优先流效应研究
下一篇:分位数回归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