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远动技术论文--远动化系统论文--远距离控制和信号、远距离控制和信号系统论文

主—从异构遥操作系统的双向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课题背景第9页
    1.2 遥操作机器人的发展概述第9-10页
    1.3 遥操作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1 遥操纵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遥操作机器人的国内研究情况第12-14页
    1.4 并联机器人技术第14-18页
    1.5 主-从遥操作系统控制存在的问题第18-20页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力觉反馈遥操作系统概述第21-31页
    2.1 遥操作系统的反馈方式第21-22页
    2.2 遥操作系统中机械手的结构形式第22-23页
    2.3 三自由度异构遥操作系统的主从机械手第23-25页
    2.4 电液伺服控制子系统第25-26页
    2.5 主-从异构遥操作双向伺服控制系统第26-30页
        2.5.1 位置伺服控制子系统第27页
        2.5.2 雅克比矩阵第27-29页
        2.5.3 力觉伺服控制子系统第29-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三自由度主手的运动性能分析与研究第31-47页
    3.1 并联主手的运动学分析第31-39页
        3.1.1 并联主手的逆向运动学分析第31-35页
        3.1.2 并联主手的正向运动学分析第35-37页
        3.1.3 并联机械手的雅克比矩阵第37-39页
    3.2 奇异性和灵巧度分析第39-40页
    3.3 工作空间分析第40-42页
    3.4 并联主手的动力学分析第42-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三自由度并联主手的解耦分析第47-61页
    4.1 解耦简述第47-48页
    4.2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解耦方法第48-53页
        4.2.1 前馈补偿器解耦第49页
        4.2.2 状态反馈解耦第49-51页
        4.2.3 极点配置状态反馈解耦第51-53页
    4.3 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解耦控制第53-60页
        4.3.1 逆系统第53-54页
        4.3.2. 神经网络第54-55页
        4.3.3 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主手解耦分析第55-57页
        4.3.4 RBF 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控制策略第57-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第61-71页
    5.1 伺服放大器模型第61-62页
    5.2 电液伺服阀模型第62页
    5.3 非对称液压缸数学模型第62-65页
    5.4 电液伺服系统的优化控制与仿真第65-67页
    5.5 电液伺服系统的抗干扰控制器设计第67-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6章 异构遥操作系统新型控制策略及其仿真研究第71-87页
    6.1 现有控制策略的局限性第71-76页
        6.1.1 位置(p)-力(f)型结构控制策略第71-72页
        6.1.2 位置(p)-位置(p)型结构控制策略第72-76页
    6.2 新型双向伺服控制策略研究第76-81页
        6.2.1 位置约束空间的理论研究第76-78页
        6.2.2 新型双向伺服控制策略的结构第78-79页
        6.2.3 新型控制策略的稳定性第79-81页
    6.3 新型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第81-86页
        6.3.1 串联从手自由运动情况第82-83页
        6.3.2 串联从手遇到障碍物干涉的运动情况第83-85页
        6.3.3 串联从手末端受到单向作用力的运动情况第85-86页
    6.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7章 全文总结第87-89页
    7.1 论文研究成果第87页
    7.2 工作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青年报》(2003-2013)高考报道框架研究
下一篇:基于Modbus与ZigBee的远程冗余过程控制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