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相关研究现状的述评 | 第12-15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3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5页 |
三、本文研究结构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一) 本文研究结构 | 第15-16页 |
(二)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武汉市民之家公共服务:组织架构、服务平台与运行机制 | 第17-24页 |
一、武汉市民之家的组织架构 | 第18-20页 |
(一) 扁平化的中心管理层 | 第18页 |
(二) 区域化的部门窗口 | 第18-19页 |
(三) 双重领导式的管理模式 | 第19-20页 |
二、武汉市民之家的服务平台与运行机制 | 第20-24页 |
(一) 武汉市民之家的六大服务平台 | 第20-22页 |
(二) 武汉市民之家的七大运行机制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武汉市民之家公共服务的绩效和问题 | 第24-27页 |
一、武汉市民之家公共服务的绩效 | 第24-25页 |
(一) 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效果 | 第24页 |
(二) 促进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的转型 | 第24-25页 |
(三) 预防和遏止腐败等廉政问题 | 第25页 |
二、武汉市民之家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一) 法律主体地位缺失 | 第25-26页 |
(二) 工作运行体制不顺 | 第26页 |
(三) 内部信息交流不畅 | 第26页 |
(四) 机构管理指挥失灵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同类机构公共服务的经验启示 | 第27-31页 |
一、国内外“一站式”政府服务机构建设情况 | 第27-29页 |
(一) 国外同类机构建设情况 | 第27-28页 |
(二) 国内同类机构建设情况 | 第28-29页 |
二、对武汉市民之家公共服务的相关启示 | 第29-31页 |
(一) 提升公共参与加强电子政务 | 第29-30页 |
(二) 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样化 | 第30页 |
(三) 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 | 第30-31页 |
第五章 优化武汉市民之家公共服务的政策建议 | 第31-37页 |
一、明确市民之家职能定位 | 第31-32页 |
(一) 颁布政务服务中心的相关法律 | 第31页 |
(二) 加快由管理到治理的过渡转换 | 第31-32页 |
二、强化市民之家机构设置 | 第32-33页 |
(一) 加强市民之家的行政权力 | 第32页 |
(二) 加强市民之家的自身建设 | 第32-33页 |
三、进一步完善市民之家的管理运作 | 第33-35页 |
(一) 服务范围的内拓和外延 | 第33页 |
(二) 完善市民之家的规范化建设 | 第33-34页 |
(三) 培育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 | 第34页 |
(四) 健全监督的方式和过程 | 第34-35页 |
四、加强市民之家电子政务平台的优化 | 第35-37页 |
(一) 行政审批平台的整合 | 第35页 |
(二) 电子监察平台的完善 | 第35页 |
(三) 网上审批平台的推广 | 第35-3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