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菌视紫红质 | 第9-11页 |
·菌视紫红质的光循环 | 第11-15页 |
·菌视紫红质的光循环与其中间态的吸收谱 | 第11-14页 |
·菌视紫红质中的光驱动质子泵 | 第14-15页 |
·菌视紫红质的应用 | 第15-19页 |
第二章 菌视紫红质聚合膜的光致特性 | 第19-49页 |
·研究中使用的菌视紫红质聚合膜的介绍与制备 | 第19-20页 |
·菌视紫红质聚合膜吸收谱的测量 | 第20-24页 |
·菌视紫红质聚合膜的光致非线性特性 | 第24-47页 |
·单束Z扫描方法和对称处理法 | 第24-25页 |
·BR-D96V/Polymer样品Z扫描测量 | 第25-28页 |
·菌视紫红质光循环的多能级模型 | 第28-32页 |
·基于我们的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激光光强对菌视紫红质聚合膜的光致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与单项方程模型相比,多项议程模型的特点 | 第41-42页 |
·热效应对菌视紫红质聚合膜的光致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Z扫描中菌视紫红质聚合膜产生光致非线性特性的独立性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菌视紫红质聚合膜在全息存储中的应用 | 第49-73页 |
·体全息存储和简并四波混频 | 第49-52页 |
·实验装置和影响共轭波信号强度的因素分析 | 第52-60页 |
·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信号光光强对探测光强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辅助光I_a(405 nm)对信号光的影响 | 第55-58页 |
·信号光光强随写入光(参考光)光强的变化 | 第58-59页 |
·信号光强度随三束入射光光强的变化 | 第59-60页 |
·菌视紫红质聚合膜中折射率光栅的寿命 | 第60-63页 |
·菌视紫红质聚合膜的光密度对光栅寿命的影响 | 第61-62页 |
·简并四波混频中的激光光强对光栅寿命的影响 | 第62-63页 |
·基于简并四波混频光路的全息存储 | 第63-71页 |
·全息存储的实验光路与简单图像的存储 | 第63-66页 |
·样品中相同区域的多光栅全息存储 | 第66-68页 |
·复杂图像的全息存储 | 第68-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与成果 | 第73-74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所在 | 第74-75页 |
·本论文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附录 多功能光栅光谱仪的系统设计与开发初步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准备投稿的文章 | 第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会议报告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