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及缩略词说明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被盗木材积测算方法分类 | 第15-17页 |
1.3.1 地径材积表法 | 第15-16页 |
1.3.2 建立模型法 | 第16-17页 |
1.3.2.1 地径胸径模型 | 第16页 |
1.3.2.2 地径树高模型 | 第16页 |
1.3.2.3 地径材积模型 | 第16-17页 |
1.4 本研究提出的地径形高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1-22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2.1.2 自然环境 | 第21页 |
2.1.3 林分状况 | 第21-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2.2.1 样地布设 | 第22页 |
2.2.2 数据采集 | 第22-24页 |
2.2.2.1 树木地径测量 | 第22页 |
2.2.2.2 树高测量 | 第22-23页 |
2.2.2.3 树木上部直径测量 | 第23-24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4-27页 |
2.2.3.1 样木地径、树高和材积的计算 | 第24-25页 |
2.2.3.2 样木地径形高计算 | 第25页 |
2.2.3.3 复原用地径形高的计算 | 第25页 |
2.2.3.4 复原用地径形高误差的计算 | 第25-26页 |
2.2.3.5 复原用地径形高最大误差筛选 | 第26页 |
2.2.3.6 复原用地径形高误差最大值与样木株数关系的建立 | 第26页 |
2.2.3.7 合理样木株数的确定 | 第26页 |
2.2.3.8 被盗木材积实测检验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3页 |
3.1 样木参数测算结果 | 第27-33页 |
3.2 复原用地径形高的误差测算结果 | 第33-38页 |
3.3 复原用地径形高最大误差的筛选结果 | 第38-39页 |
3.4 复原用地径形高误差最大值与样木株数的关系 | 第39-41页 |
3.5 合理样木株数的确定结果 | 第41-42页 |
3.6 采用4株木法复原被盗木材积的可靠性分析 | 第42页 |
3.7 被盗木材积实测检验 | 第42-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