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网络自媒体脱口秀节目运营策略研究--以《罗辑思维》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5页
    一、研究起源第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四、研究目的第13-14页
    五、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一章 网络自媒体脱口秀:异军突起的自媒体新势力第15-21页
    第一节 网络自媒体脱口秀节目出现的原因第15-17页
        一、用户因素:顺应变化、满足需求第15-16页
        二、行业因素:突围竞争、多元发展第16-17页
        三、技术因素:格局转变、成本降低第17页
    第二节 网络自媒体脱口秀节目的特点第17-21页
        一、自主化:集出品、营销于一体第18页
        二、长尾化:不追潮流,只重积淀第18-19页
        三、圈子化:部落化的数字生存第19页
        四、品牌化:基于节目的品牌营造第19-21页
第二章 “知识性社群”下《罗辑思维》的多种运营策略第21-30页
    第一节 全方位塑造罗振宇的“魅力人格”品牌第21-23页
        一、知识渊博、亲切可近的“罗胖”形象打造第21-22页
        二、敢想敢说、坚持不懈的“罗胖”个性塑造第22-23页
        三、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罗胖”魅力营造第23页
    第二节 “多领域、重参与、高质量”的内容服务第23-25页
        一、长尾思维:打造最丰富的知识宝库第24页
        二、众筹思维:集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第24-25页
        三、极简思维:打造“小而美”的《罗辑思维》第25页
    第三节 用“知识”和“情感”打造的用户生态圈第25-27页
        一、高质量的知识传递保持用户黏性第26-27页
        二、情感化的会员圈建设增加信任第27页
    第四节 基于信任和双赢下的“自商业”模式探索第27-30页
        一、打造社群品牌:进行基于信任的“双赢模式”第28-29页
        二、发展自媒体商业:进行去中心化的“社群模式”第29-30页
第三章 受众的去与留:《罗辑思维》的用户体验第30-42页
    第一节 《罗辑思维》的用户特征第30-35页
        一、属性特征:追潮流、重发展的年轻群体第30-31页
        二、行为特征:角色转变下的多途径互动第31-34页
        三、心理特征:知识社群背景下的多层次需求第34-35页
    第二节 《罗辑思维》的用户体验第35-39页
        一、罗振宇“个人魅力”的体验第36页
        二、视频脱口秀的体验:思维扩展和观点碰撞第36-38页
        三、“自商业”的用户体验:自由人的自由结合第38-39页
    第三节 受众去留之间的原因探索第39-42页
        一、用户对内容的新鲜感是持续消费的动力第39-40页
        二、用户对交易的等价感受是“自商业”发展的基础第40-41页
        三、用户对服务的细节好感是形成品牌黏性的关键第41-42页
第四章 《罗辑思维》得失下的互联网文化产品模式探索第42-47页
    第一节 《罗辑思维》的运营核心:自由结合的知识型社群第42-43页
        一、抛弃单一的平台运营模式:用社群打造平台第42页
        二、抛弃单一的内容依赖模式:用社群塑造信任第42-43页
        三、抛弃单一的付费盈利模式:用社群做价值链第43页
    第二节 《罗辑思维》的发展困境:内部外部双重压力第43-44页
        一、持续增长的用户数与良性社群建设之间的权衡第43-44页
        二、内容的“工匠精神”与激烈外部竞争之间的困境第44页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成功文化产品模式第44-47页
        一、产品形态:从“消费符号”到“消费情感”第45页
        二、传播形式:从“依赖渠道”到“打造平台”第45-46页
        三、互动形式:从“点对点”到“多对多”第46-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青年群体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现--以拟剧理论为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