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产城融合导向下的柳林镇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20页
        1.1.1 小城镇的概念与内涵第12-14页
        1.1.2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概况第14-16页
        1.1.3 我国小城镇产业发展概况第16-18页
        1.1.4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第18-20页
    1.2 研究意义第20页
        1.2.1 理论意义第20页
        1.2.2 实践意义第20页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0-23页
        1.3.1 研究方法第20-22页
        1.3.2 研究框架第22-23页
    1.4 研究对象第23页
    1.5 小结第23-24页
2 基础研究第24-38页
    2.1 国内外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第24-29页
        2.1.1 国外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第24-27页
        2.1.2 国内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第27-29页
    2.2 产城融合导向下的小城镇空间发展研究第29-31页
        2.2.1 影响城镇空间形态的基本动因第29-30页
        2.2.2 产业影响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第30-31页
    2.3 产城空间关系类型研究第31-36页
        2.3.1 产城空间关系研究第31-33页
        2.3.2 不同产城关系引导下的小城镇空间发展方式研究第33-36页
    2.4 小结第36-38页
3 柳林镇概况第38-50页
    3.1 现状综述第38-41页
        3.1.1 地理位置第38页
        3.1.2 行政区划第38页
        3.1.3 历史沿革第38页
        3.1.4 资源禀赋第38-39页
        3.1.5 经济发展第39-40页
        3.1.6 交通设施建设第40-41页
    3.2 柳林镇相关政策背景第41-42页
        3.2.1 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观背景第41页
        3.2.2 关中城镇群建设政策优势第41-42页
        3.2.3 撤乡并镇的发展机遇第42页
    3.3 柳林镇相关上位规划第42-44页
        3.3.1 凤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第42页
        3.3.2 凤翔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5)第42页
        3.3.3 柳林镇总体规划(2011-2020)第42-44页
    3.4 柳林镇swot分析第44-48页
        3.4.1 优势(Strength)第44-45页
        3.4.2 劣势(Weakness)第45页
        3.4.3 机遇(Opportunity)第45-47页
        3.4.4 挑战(Threat)第47-48页
    3.5 小结第48-50页
4 基于产城融合度评价体系的柳林镇解读第50-70页
    4.1 产城融合度评价体系的构建第50-53页
        4.1.1 产城融合度评价体系的指导意义第50页
        4.1.2 产城融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50-53页
    4.2 柳林镇相关政策和上位规划解读第53-54页
        4.2.1 柳林镇政策优势明显第53页
        4.2.2 柳林镇功能定位与上位规划相符第53-54页
        4.2.3 柳林镇空间结构规划解读第54页
    4.3 柳林镇经济发展解读第54-57页
        4.3.1 柳林镇总体经济发展解读第54-56页
        4.3.2 柳林镇支柱企业——西凤酒厂发展解读第56-57页
    4.4 柳林镇社会发展解读第57-59页
        4.4.1 人.城镇化是柳林镇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第57-58页
        4.4.2 人.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群体协调第58-59页
    4.5 柳林镇文化发展解读第59-60页
        4.5.1 柳林镇产业文化与城镇传统文化契合度高第59页
        4.5.2 柳林镇缺乏文化类项目建设第59-60页
    4.6 柳林镇空间融合解读第60-64页
        4.6.1 用地布局第60-63页
        4.6.2 柳林镇产业区与主城区的功能衔接度解读第63页
        4.6.3 其他空间问题第63-64页
    4.7 柳林镇产城融合度评价第64-66页
    4.8 小结第66-70页
        4.8.1 产城融合视角下的产业发展主要问题第66页
        4.8.2 产城融合视角下的城镇发展主要问题第66-70页
5 产城融合导向下的柳林镇空间发展模式第70-82页
    5.1 发展思路第70页
    5.2 产城融合导向下的柳林镇空间发展基础模型第70-72页
    5.3 产城融合导向下的柳林镇经济融合第72-77页
        5.3.1 产业升级——共建:圈层式产业发展空间模式第72-74页
        5.3.2 产业重构——共荣:构建五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第74-77页
    5.4 产城融合导向下的柳林镇社会融合第77-78页
        5.4.1 总体安置意向第77页
        5.4.2 安置人第77页
        5.4.3 村庄安置第77-78页
    5.5 产城融合导向下的柳林镇文化融合第78-81页
        5.5.1 城酒文化共荣第78-79页
        5.5.2 文化价值提升第79-80页
        5.5.3 文化融合空间发展模式第80-81页
    5.6 小结第81-82页
6 产城融合导向下的柳林镇空间规划第82-100页
    6.1 宏观格局——“一城两区”的双核结构第82-83页
        6.1.1“一城两区”建设的必要性第82-83页
        6.1.2“双凤相望”格局的性质分工第83页
    6.2 中观层面——落实柳林镇域产业空间格局第83-85页
        6.2.1 落实外圈层特色种植业第83-84页
        6.2.2 培育“凤文化”中圈层,引领区域旅游第84-85页
    6.3 微观层面——柳林镇产城空间相融相交第85-96页
        6.3.1 总体布局第85-87页
        6.3.2 道路系统规划第87-91页
        6.3.3 绿地系统调整第91-94页
        6.3.4 统一安排公共设施第94页
        6.3.5 整体协调城市风貌第94-96页
    6.4 产城融合度对比评价第96-98页
    6.5 小结第98-10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7.1 研究结论第100-101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01页
    7.3 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图录第108-110页
表录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临界水冷堆燃料包壳候选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
下一篇:西安大学校园绿地生境类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