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绿色交通的相关理论 | 第17-24页 |
2.1 绿色交通的内涵 | 第17-21页 |
2.1.1 绿色交通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 第17-19页 |
2.1.3 绿色交通的特点及优势 | 第19-21页 |
2.2 绿色交通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2 环境伦理学理论 | 第22页 |
2.2.3 资源稀缺性理论 | 第22-23页 |
2.2.4 外部效应理论 | 第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38页 |
3.1 我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现状 | 第24-30页 |
3.1.1 我国特大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现状——以北京为例 | 第24-26页 |
3.1.2 我国大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现状——以西安为例 | 第26-29页 |
3.1.3 我国中小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现状——以延安为例 | 第29-30页 |
3.2 我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7页 |
3.2.1 步行减少 | 第30-31页 |
3.2.2 自行车使用率低 | 第31页 |
3.2.3 城市公交难以满足公众出行质量需求 | 第31-32页 |
3.2.4 地铁发展不完善 | 第32-33页 |
3.2.5 新能源汽车难以大范围推广 | 第33-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国外绿色交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46页 |
4.1 国外城市绿色交通的发展经验 | 第38-42页 |
4.1.1 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欧盟和美国为例 | 第38-39页 |
4.1.2 打造“自行车城市”——以哥本哈根为例 | 第39-41页 |
4.1.3 完善的轨道交通——以东京为例 | 第41-42页 |
4.2 国外绿色交通发展经验对我国绿色交通发展的启示 | 第42-44页 |
4.2.1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发展绿色交通的助推力 | 第42-43页 |
4.2.2 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绿色交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第43页 |
4.2.3 绿色交通最终实现取决于公民绿色出行意识的觉醒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我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目标及对策 | 第46-55页 |
5.1 我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目标 | 第46-48页 |
5.1.1 我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 | 第46页 |
5.1.2 我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具体目标 | 第46-48页 |
5.2 我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8-54页 |
5.2.1 增加居民步行量的对策建议 | 第48-49页 |
5.2.2 提升自行车出行率的对策建议 | 第49-50页 |
5.2.3 建立高质量公交系统的对策建议 | 第50-52页 |
5.2.4 地铁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2页 |
5.2.5 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对策建议 | 第52-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学术论文 | 第60页 |
参与课题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