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3 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农业科技资源 | 第21页 |
2.1.2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 | 第21-22页 |
2.1.3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机制 | 第22页 |
2.1.4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 第22-23页 |
2.2 论基础 | 第23-24页 |
2.2.1 资源配置效率理论 | 第23页 |
2.2.2 产权理论 | 第23页 |
2.2.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39页 |
3.1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投入现状 | 第25-32页 |
3.1.1 农业科技人力资源投入现状 | 第25-26页 |
3.1.2 农业科技财力资源投入现状 | 第26-27页 |
3.1.3 农业科技物力资源投入现状 | 第27-30页 |
3.1.4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投入现状 | 第30-31页 |
3.1.5 农业科技政策资源投入现状 | 第31-32页 |
3.2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产出现状 | 第32-33页 |
3.2.1 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 第32页 |
3.2.2 农业领域登记科技成果状况 | 第32页 |
3.2.3 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 | 第32-33页 |
3.2.4 核心期刊等论文发表情况 | 第33页 |
3.3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3-38页 |
3.3.1 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3-35页 |
3.3.2 农业科技财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3.3.3 农业科技物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6页 |
3.3.4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6-37页 |
3.3.5 农业科技资源产出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基于DEA的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内部配置效率评价 | 第39-48页 |
4.1 评价方法简介 | 第39-41页 |
4.1.1 DEA理论框架 | 第39页 |
4.1.2 DEA应用步骤 | 第39页 |
4.1.3 C~2R模型 | 第39-41页 |
4.1.4 BC~2模型 | 第41页 |
4.2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DEA评价 | 第41-44页 |
4.2.1 指标选取 | 第41-42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42页 |
4.2.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2.4 非DEA有效的原因分析 | 第43-44页 |
4.3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省际比较分析 | 第44-47页 |
4.3.1 指标选取 | 第44页 |
4.3.2 数据来源 | 第44-45页 |
4.3.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4.3.4 非DEA有效的原因分析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最终效果分析 | 第48-58页 |
5.1 分析方法简介 | 第48-49页 |
5.1.1 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框架 | 第48页 |
5.1.2 灰色相对关联度模型 | 第48-49页 |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9-50页 |
5.2.1 指标选取 | 第49页 |
5.2.2 数据来源 | 第49-50页 |
5.3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投入与农业产出的关联度分析 | 第50-54页 |
5.3.1 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 | 第50-51页 |
5.3.2 农业科技资源投入农业产出的关联性分析 | 第51-54页 |
5.4 农业科技资源投入与农业产出的省际比较分析 | 第54-57页 |
5.4.1 农业科技人力资源比较 | 第54-55页 |
5.4.2 农林牧渔业中财力资源比较 | 第55页 |
5.4.3 农业科技物力资源比较 | 第55-56页 |
5.4.4 农业产出情况比较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要素分析 | 第58-64页 |
6.1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主体 | 第58-60页 |
6.1.1 政府 | 第58页 |
6.1.2 高等院校 | 第58-59页 |
6.1.3 农业科研机构 | 第59页 |
6.1.4 涉农企业 | 第59-60页 |
6.1.5 农业科技中介组织 | 第60页 |
6.2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机制 | 第60-61页 |
6.2.1 农业科技资源计划机制配置 | 第60页 |
6.2.2 农业科技资源市场机制配置 | 第60页 |
6.2.3 市场与计划结合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机制 | 第60-61页 |
6.3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 | 第61-63页 |
6.3.1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模式 | 第61页 |
6.3.2 农业科研单位与涉农企业联合带动模式 | 第61-62页 |
6.3.3 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科技待开发区域合作共建模式 | 第62页 |
6.3.4 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62-6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7 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 | 第64-69页 |
7.1 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宏观环境 | 第64-66页 |
7.1.1 发挥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 | 第64页 |
7.1.2 加快建立农业科技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 | 第64页 |
7.1.3 农业科技政策资源制定过程中发挥政府各部门的联动作用 | 第64-65页 |
7.1.4 发挥农业科技园区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 | 第65页 |
7.1.5 培育农业科技资源市场 | 第65页 |
7.1.6 建立科学的农业科技财力资源投入机制 | 第65-66页 |
7.2 强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微观基础 | 第66-68页 |
7.2.1 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农业的意愿 | 第66页 |
7.2.2 建立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绩效考核制度 | 第66-67页 |
7.2.3 发挥县、镇两级政府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协调引领作用 | 第67页 |
7.2.4 提高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意愿 | 第67页 |
7.2.5 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 第67页 |
7.2.6 发挥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 第67-68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