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运行效率的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关于养老保险的研究 | 第11-14页 |
1.3.2 关于养老保险运行效率研究 | 第14-16页 |
1.3.3 关于养老保险运行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 第16页 |
1.3.4 文献评价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及逻辑思路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2.1 养老保险 | 第20-21页 |
2.1.1 定义 | 第20页 |
2.1.2 基本结构 | 第20-21页 |
2.1.3 征缴和分配方式 | 第21页 |
2.2 养老保险运行效率 | 第21-24页 |
2.2.1 定义 | 第21页 |
2.2.2 评价方式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我国养老保险运行的现状 | 第24-28页 |
3.1 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逐年扩大 | 第24-26页 |
3.2 我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工作逐渐完善 | 第26页 |
3.3 我国养老保险收支差距逐渐拉大 | 第26-27页 |
3.4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水平不断提高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影响我国养老保险运行效率的因素分析 | 第28-40页 |
4.1 宏观经济环境 | 第28-32页 |
4.1.1 经济增长速度 | 第28-29页 |
4.1.2 就业率 | 第29-30页 |
4.1.3 市场环境 | 第30-31页 |
4.1.4 经济结构 | 第31页 |
4.1.5 产业结构 | 第31-32页 |
4.2 社会结构 | 第32-33页 |
4.2.1 人口结构 | 第32页 |
4.2.2 家庭结构 | 第32-33页 |
4.3 文化观念 | 第33-35页 |
4.3.1 社会养老观念 | 第33-34页 |
4.3.2 消费和储蓄观念 | 第34-35页 |
4.4 制度设计与管理过程 | 第35-40页 |
4.4.1 制度覆盖率 | 第35-36页 |
4.4.2 法定退休年龄 | 第36页 |
4.4.3 筹资模式 | 第36-37页 |
4.4.4 运营管理 | 第37-38页 |
4.4.5 监督管理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我国养老保险运行效率的评价 | 第40-52页 |
5.1 我国养老保险运行效率评价方法选择 | 第40-44页 |
5.1.1 DEA模型介绍及说明 | 第40-41页 |
5.1.2 DEA方法简介 | 第41页 |
5.1.3 DEA模型的介绍 | 第41-44页 |
5.2 我国养老保险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4-45页 |
5.2.1 指标的设计原则 | 第44页 |
5.2.2 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确定 | 第44-45页 |
5.3 我国养老保险运行效率的评估与分析 | 第45-52页 |
5.3.1 数据来源 | 第45-47页 |
5.3.2 征缴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 第47-49页 |
5.3.3 分配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 第49-52页 |
第六章 对策建议 | 第52-58页 |
6.1 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率 | 第52页 |
6.1.1 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 第52页 |
6.1.2 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 第52页 |
6.2 进一步扩大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 第52-54页 |
6.2.1 加强宣传以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意识 | 第53页 |
6.2.2 合理确定企业的缴费率 | 第53-54页 |
6.2.3 逐步增加政府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 | 第54页 |
6.3 不断提高我国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 | 第54-55页 |
6.3.1 个人账户规模与统筹账户规模 | 第54页 |
6.3.2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 第54页 |
6.3.3 建立多元化的养老保障制度 | 第54-55页 |
6.4 进一步缩小给付水平差异 | 第55页 |
6.4.1 公职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 | 第55页 |
6.4.2 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 | 第55页 |
6.5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运行和监管制度 | 第55-58页 |
6.5.1 完善资本市场,拓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 | 第56页 |
6.5.2 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制建设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