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2 意义和价值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4 问题的提出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概念、特征及内涵 | 第21-30页 |
2.1 危机及危机决策 | 第21-27页 |
2.1.1 危机的定义 | 第21-22页 |
2.1.2 危机的性质 | 第22-23页 |
2.1.3 危机决策的概念 | 第23-25页 |
2.1.4 危机决策的特征 | 第25-27页 |
2.2 危机决策情景的概念 | 第27-28页 |
2.2.1 决策情景的定义 | 第27-28页 |
2.2.2 情景权变的概念 | 第28页 |
2.3 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 第30-38页 |
3.1 情景分析法 | 第30-33页 |
3.1.1 情景的涵义 | 第30-31页 |
3.1.2 情景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 第31-32页 |
3.1.3 理论启示 | 第32-33页 |
3.2 权变理论 | 第33-36页 |
3.2.1 权变理论的起源 | 第33-34页 |
3.2.2 权变理论的涵义 | 第34-35页 |
3.2.3 权变理论的局限 | 第35-36页 |
3.2.4 理论启示 | 第36页 |
3.3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 第36-38页 |
3.3.1 研究思路 | 第36-37页 |
3.3.2 分析框架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危机决策情景分析 | 第38-54页 |
4.1 情景分析的必要性 | 第38-45页 |
4.1.1 决策所需信息有限 | 第39-40页 |
4.1.2 危机局势不确定 | 第40-42页 |
4.1.3 决策者认知能力有限 | 第42-43页 |
4.1.4 决策时间紧迫 | 第43-44页 |
4.1.5 必要性分析 | 第44-45页 |
4.2 情景分析的步骤 | 第45-50页 |
4.2.1 环境扫描 | 第45-46页 |
4.2.2 情景假设 | 第46-47页 |
4.2.3 情景推演 | 第47-49页 |
4.2.4 预设策略 | 第49-50页 |
4.3 情景分析的作用 | 第50-53页 |
4.3.1 发现危机源 | 第50-51页 |
4.3.2 快速做出决策 | 第51页 |
4.3.3 改善心智模式 | 第51-52页 |
4.3.4 案例点击:以南非为例 | 第52-53页 |
4.4 情景分析的局限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危机决策情景权变的机理 | 第54-64页 |
5.1 情景权变的必要性 | 第54-57页 |
5.1.1 危机局势动态变化 | 第54-55页 |
5.1.2 决策目标权变 | 第55页 |
5.1.3 决策任务权变 | 第55-57页 |
5.2 情景权变的过程 | 第57-59页 |
5.2.1 情景权变的逻辑 | 第57-58页 |
5.2.2 相似性组合 | 第58-59页 |
5.2.3 相机组合 | 第59页 |
5.3 情景权变的机理 | 第59-64页 |
5.3.1 情景策略匹配 | 第59-60页 |
5.3.2 情景策略切换 | 第60-62页 |
5.3.3 策略切换的途径 | 第62-64页 |
第六章 危机决策的情景权变模式 | 第64-73页 |
6.1 垃圾桶模式(Garbage Can Model) | 第64-67页 |
6.1.1 理论模型 | 第64-65页 |
6.1.2 模型检验 | 第65-66页 |
6.1.3 模型评价 | 第66-67页 |
6.2 模型误差分析 | 第67-70页 |
6.2.1 理性误差 | 第67-68页 |
6.2.2 情境误差 | 第68-69页 |
6.2.3 组合误差 | 第69-70页 |
6.3 模型的应用分析 | 第70-73页 |
第七章 案例分析:以08 年南方雪灾为例 | 第73-82页 |
7.1 雪灾基本情况 | 第73-75页 |
7.1.1 雪灾损失巨大 | 第73-74页 |
7.1.2 影响错综复杂 | 第74-75页 |
7.2 雪灾情景分析 | 第75-80页 |
7.2.1 情景一:恶劣天气持续 | 第75-76页 |
7.2.2 情景二:铁路列车晚点 | 第76-77页 |
7.2.3 情景三:客运交通受阻 | 第77-78页 |
7.2.4 情景四:出动直升机救灾 | 第78页 |
7.2.5 情景五:保险损失不断攀升 | 第78-79页 |
7.2.6 情景六:保险公司慌而不乱 | 第79-80页 |
7.3 从雪灾中得到的启示 | 第80-82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90-93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