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与综合评价研究--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37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8页
    1.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9-32页
        1.3.1 水文生态系统研究进展第19-22页
        1.3.2 水文生态系统动态监测研究进展第22-28页
        1.3.3 水文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进展第28-31页
        1.3.4 研究区研究进展第31-32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2-34页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2-34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34页
    1.5 论文创新之处第34-37页
第二章 泾惠渠灌区概况第37-51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37-40页
        2.1.1 地理位置第37-38页
        2.1.2 地形地貌第38页
        2.1.3 地质概况第38-39页
        2.1.4 水文气象第39-40页
    2.2 水文地质概况第40-49页
        2.2.1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第40页
        2.2.2 潜水流向及水力坡降第40-41页
        2.2.3 潜水补给、排泄及径流第41-43页
        2.2.4 地下水动态第43-47页
        2.2.5 地下水动态成因分析第47-49页
    2.3 主要水文生态问题第49-50页
    2.4 社会经济概况第50-51页
        2.4.1 社会经济现状第50页
        2.4.2 土地利用情况第50-51页
第三章 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体系研究第51-78页
    3.1 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概念第51-52页
        3.1.1 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动态监测的科学内涵第51-52页
        3.1.2 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动态监测目标第52页
    3.2 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总体结构第52-59页
        3.2.1 监测内容第52-54页
        3.2.2 监测技术与方法第54-56页
        3.2.3 总体框架结构第56-59页
    3.3 自动化动态监测网络第59-69页
        3.3.1 系统组成第59-66页
        3.3.2 系统功能第66页
        3.3.3 工作体制第66-69页
    3.4 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第69-73页
        3.4.1 卫星遥感监测体系第69-70页
        3.4.2 水文气象要素遥感监测第70-71页
        3.4.3 生态数据要素遥感监测第71-72页
        3.4.4 遥感动态监测软件模块功能结构第72-73页
    3.5 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指标体系第73-77页
        3.5.1 确定原则第73-74页
        3.5.2 指标体系第74-77页
    3.6 本章 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动态监测空间数据库研究第78-106页
    4.1 空间数据库第78-83页
        4.1.1 空间数据库概念第78-79页
        4.1.2 空间数据库的特点第79-80页
        4.1.3 空间数据库研究现状第80-83页
    4.2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83-84页
        4.2.1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目的第83-84页
        4.2.2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内容第84页
    4.3 数据类型分类分析第84-86页
        4.3.1 属性数据第84-85页
        4.3.2 空间数据第85-86页
    4.4 空间数据库设计第86-105页
        4.4.1 空间数据模型选择第86-89页
        4.4.2 设计原则第89页
        4.4.3 基于 GeoDatabase 的空间数据库设计流程第89-90页
        4.4.4 空间数据库设计第90-94页
        4.4.5 数据库表设计第94-100页
        4.4.6 数据库建立第100-101页
        4.4.7 空间数据库引擎第101-103页
        4.4.8 空间索引构建第103页
        4.4.9 数据入库第103-105页
    4.5 本章 小结第105-106页
第五章 泾惠渠灌区主要水文生态因子自动化动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06-127页
    5.1 系统总体设计第106-113页
        5.1.1 系统设计原则第106-107页
        5.1.2 系统主要功能第107-109页
        5.1.3 系统性能要求第109页
        5.1.4 系统总体结构第109-111页
        5.1.5 系统工作原理第111-113页
    5.2 传感器选择及标定第113-119页
        5.2.1 水位传感器选择第113-115页
        5.2.2 土壤水分传感器选择第115-118页
        5.2.3 土壤水分传感器标定第118-119页
    5.3 监测软件设计与实现第119-125页
        5.3.1 软件架构设计第119-120页
        5.3.2 数据库设计第120-122页
        5.3.3 软件开发环境选取第122页
        5.3.4 功能模块设计第122-124页
        5.3.5 主界面设计第124-125页
    5.4 通信接口设计第125-126页
    5.5 本章 小结第126-127页
第六章 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第127-155页
    6.1 综合评价流程第128页
    6.2 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体系第128-149页
        6.2.1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与模型第129-131页
        6.2.2 权重确定方法与模型第131-141页
        6.2.3 综合评判方法与模型第141-149页
    6.3 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与模型第149-150页
    6.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150-153页
        6.4.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150-151页
        6.4.2 评价指标确定第151-153页
    6.5 评价标准确定第153-154页
    6.6 本章 小结第154-155页
第七章 泾惠渠灌区水文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第155-173页
    7.1 指标信息获取第155-156页
        7.1.1 遥感指标信息获取第155-156页
        7.1.2 其他指标信息获取第156页
    7.2 评价指标常权确定第156-160页
    7.3 隶属度函数的定义第160-165页
        7.3.1 三角形模糊分布法定义指标隶属度函数第160-163页
        7.3.2 指标 C5的隶属度函数定义第163-164页
        7.3.3 指标 C6的隶属度函数定义第164-165页
    7.4 综合评判运算第165-171页
        7.4.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第166-169页
        7.4.2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第169-171页
    7.5 评价结果分析第171页
    7.6 对策措施与建议第171-172页
    7.7 本章 小结第172-173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73-176页
    结论第173-174页
    展望第174-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90页
附录第190-207页
    附录 1 下载预处理后的 MODIS 遥感数据第190-193页
    附录 2 植被(作物)覆盖率反演结果数据第193-196页
    附录 3 隶属度和状态影响向量运算程序代码第196-202页
    附录 4 综合评价运算程序代码第202-2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07-209页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07页
    二、出版的著作第207-208页
    三、主持的科研项目第208页
    四、参加的科研项目第208-209页
致谢第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合国制裁措施的国内执行研究
下一篇:水泥路面超薄表面功能层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