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技术发展与革新论文

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1 引言第8-11页
    1.1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8-9页
        1.1.1 研究意义第8页
        1.1.2 研究内容第8-9页
    1.2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第9-10页
        1.2.1 结构安排第9页
        1.2.2 研究方法第9-10页
    1.3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第10-11页
        1.3.1 本文创新点第10页
        1.3.2 文章不足第10-11页
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3页
    2.1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第11-12页
    2.2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第12-13页
3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及机理分析第13-18页
    3.1 本文重要概念界定第13页
    3.2 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理论综述第13-15页
        3.2.1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第13-14页
        3.2.2 技术地方化理论第14页
        3.2.3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第14-15页
    3.3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分析第15-18页
        3.3.1 技术资源共享机制第15页
        3.3.2 国际市场竞争机制第15-16页
        3.3.3 产业集群效应机制第16-17页
        3.3.4 研发创新激励机制第17-18页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动因第18-28页
    4.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第18-22页
    4.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第22-26页
        4.2.1 能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第22-23页
        4.2.2 销售渠道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第23-24页
        4.2.3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第24-26页
    4.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第26-28页
        4.3.1 缺乏核心技术第26页
        4.3.2 投资规模较小,多以中小型为主第26-27页
        4.3.3 跨国管理人才匮乏第27-28页
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第28-35页
    5.1 建立关系架构选取变量及数据来源第28-30页
        5.1.1 全要素生产率(TFP)第28页
        5.1.2 国内研发资本存量(S)第28-29页
        5.1.3 对外直接投资存量(OFDI)第29-30页
    5.2 计量模型及实证分析第30-34页
        5.2.1 ADF 检验第30页
        5.2.2 协整检验第30-31页
        5.2.3 OLS 回归分析第31-32页
        5.2.4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32-33页
        5.2.5 线性相关性检验第33页
        5.2.6 序列相关性修正模型第33-34页
    5.3 实证结果第34-35页
6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建议第35-40页
    6.1 政府方面第35-37页
        6.1.1 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第35页
        6.1.2 为企业做好保驾护航,制定优惠鼓励政策第35-36页
        6.1.3 增加 R&D 投入,增强消化吸收能力第36-37页
        6.1.4 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第37页
    6.2 企业方面第37-40页
        6.2.1 把握机遇与防范冒进相结合第37-38页
        6.2.2 提高创新意识,拓展市场渠道第38-39页
        6.2.3 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录第43-49页
致谢第49-5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0-51页
详细摘要第51-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泡沫的形成机制及测控体系研究
下一篇:公共服务的规范标准及其预算实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