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网电弧机理试验台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弓网电弧机理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 ·弓网电弧试验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国外弓网电弧试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弓网电弧试验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本论文完成的工作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弓网电弧机理的研究 | 第19-29页 |
| ·电弧的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 ·电弧的定义 | 第19-20页 |
| ·电弧的分类 | 第20-21页 |
| ·电弧的相关应用 | 第21-22页 |
| ·弓网电弧的影响因素 | 第22-26页 |
| ·弓网相对滑动速度 | 第23-24页 |
| ·弓网间隙 | 第24页 |
| ·电极材料及几何形貌 | 第24-25页 |
| ·电压、电流及外部环境 | 第25-26页 |
| ·弓网电弧表征方法 | 第26-28页 |
| ·电弧的伏安特性及电位梯度 | 第26-27页 |
| ·电弧的温度 | 第27页 |
| ·电弧的直径及长度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弓网电弧机理试验台研究 | 第29-40页 |
| ·试验台的设计思路 | 第29-30页 |
| ·受电弓模拟问题 | 第30-31页 |
| ·接触网模拟方法 | 第31-33页 |
| ·试验台概念构造 | 第33-35页 |
| ·实施结构方案 | 第35-38页 |
| ·方案的优化选择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实验过程的拉弧控制研究 | 第40-49页 |
| ·弓网间隙控制方案 | 第40-41页 |
| ·激振器电磁铁的力学模型 | 第41-43页 |
| ·电磁激振器相关参数 | 第43-45页 |
| ·激振器正常激振条件 | 第45-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试验台的检测技术研究 | 第49-59页 |
| ·试验台检测的目的 | 第49-50页 |
| ·弓网相对高度检测研究 | 第50-55页 |
| ·水平转臂垂向振动量测量方案 | 第55-56页 |
| ·水平转臂转速、角位置测量方案 | 第56-57页 |
| ·弓网电弧参数测量方案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电弧集电试验的可行性探讨 | 第59-66页 |
| ·列车的集电方式 | 第59-60页 |
| ·国际上对电弧集电的研究 | 第60-63页 |
| ·本试验台的电弧集电试验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