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供电方式下的同相供电装置控制策略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2章 系统结构原理分析及建模 | 第12-16页 |
| ·贯通供电系统结构 | 第12-13页 |
| ·馈线调压原理及变电所容量、功率分布 | 第13-14页 |
| ·同相供电装置的建模 | 第14-15页 |
| ·小结 | 第15-16页 |
| 第3章 三相整流侧的控制 | 第16-29页 |
| ·直接电流控制 | 第16-17页 |
| ·基本原理及控制方法 | 第16页 |
| ·改进的控制方法 | 第16-17页 |
| ·功率控制 | 第17-24页 |
| ·传统的功率定义 | 第17-19页 |
| ·瞬时功率计算 | 第19-22页 |
| ·三相整流器电压定向直接功率控制 | 第22-24页 |
| ·反馈线性化控制 | 第24-28页 |
| ·电压型PWM整流器的仿射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 | 第24页 |
| ·反馈控制率的确定 | 第24-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4章 单相逆变侧的控制 | 第29-48页 |
| ·双环控制 | 第29-36页 |
| ·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畸变原因 | 第29-31页 |
| ·基本原理 | 第31-34页 |
| ·电流内环的设计 | 第34-36页 |
| ·重复控制 | 第36-40页 |
| ·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 ·重复控制系统结构及设计 | 第37-40页 |
| ·变结构控制 | 第40-47页 |
| ·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 ·控制器的设计目标 | 第41-43页 |
| ·变结构系统的分析方法 | 第43-45页 |
|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变结构设计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并联运行时的控制 | 第48-63页 |
| ·基本原理 | 第48页 |
| ·并联系统的分析 | 第48-54页 |
| ·并联系统等效输出模型 | 第48-49页 |
| ·并联系统的环流分析 | 第49-51页 |
| ·逆变器的并联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带环流反馈抑制的并联逆变系统 | 第52-54页 |
| ·并联运行的均流方法 | 第54-59页 |
| ·串联限流电感 | 第54-55页 |
| ·有功、无功功率控制 | 第55-57页 |
| ·主从模块法 | 第57-59页 |
| ·共电压调节并联运行 | 第59-62页 |
| ·并联系统的控制结构 | 第59-60页 |
| ·共电压调节器并联系统均流原理 | 第60-61页 |
| ·共电压调节器并联系统环流分析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6章 仿真验证 | 第63-82页 |
| ·整流侧仿真 | 第63-69页 |
| ·直接电流控制 | 第63-65页 |
| ·功率控制 | 第65-67页 |
| ·反馈线性化控制 | 第67-69页 |
| ·逆变侧仿真 | 第69-74页 |
| ·环控制 | 第69-71页 |
| ·重复控制 | 第71-73页 |
| ·变结构控制 | 第73-74页 |
| ·并联仿真 | 第74-81页 |
| ·小结 | 第81-8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