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创新与求变—奥蒂勒·戴克的建筑创作历程及思想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35页
    1.1 研究奥蒂勒·戴克对我国的价值第11-12页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12-15页
    1.3 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对课题研究现有文献的概述第15-16页
        1.3.2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6-17页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框架及作者本人研究基础第18-22页
        1.5.1 研究方法、框架第18-19页
        1.5.2 作者的研究工作综述第19-22页
    1.6 奥蒂勒·戴克建筑创作阶段划分依据第22-23页
    1.7 奥蒂勒·戴克建筑创作客观基础分析第23-34页
        1.7.1 法国文化的艺术氛围第23-26页
        1.7.2 法国建筑文化的精神与特征第26-29页
        1.7.3 法国建筑发展的学术土壤第29-33页
        1.7.4 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2 奥蒂勒·戴克建筑创作的实践历程第35-65页
    2.1 前期:创新求变的成长积累(1955-1979)第35-39页
        2.1.1 建筑创新的溯源第35-36页
        2.1.2 建筑事业的积淀第36-39页
    2.2 初期:创新求变的初步探索(1979-1985)第39-40页
        2.2.1 独立探索时期第39-40页
        2.2.2 初期建筑创作的典型作品第40页
    2.3 早期:创新求变的开端 (1985-1998)第40-53页
        2.3.1 新思想的注入第40-41页
        2.3.2 夫妻创业的辉煌——ODBC 建筑事务所第41-45页
        2.3.3 影响早期建筑创作的内外因素分析第45-51页
        2.3.4 早期(1985-1998)建筑创作的主要作品 (见表 2.3)第51-53页
    2.4 中期:创新求变的巅峰(1998-2012)第53-64页
        2.4.1 创新求变思想的爆发第53-54页
        2.4.2 独立创作的成熟——ODBC 建筑事务所第54页
        2.4.3 影响中期建筑创作的内外因素分析第54-60页
        2.4.4 中期(1999-2012)建筑创作的主要作品 (见表 2.4.4)第60-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3 奥蒂勒·戴克创作不同阶段的主要作品分析第65-106页
    3.1 创新思想萌芽初期(1979-1985)第65-68页
        3.1.1 巴黎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街上的文具店第65-66页
        3.1.2 巴黎通信影院第66-67页
        3.1.3 马耶讷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第67页
        3.1.4 法国拉瓦尔国民互助信贷银行第67-68页
    3.2 创新思想诞生早期(1985-1998):第68-83页
        3.2.1 拉德芳斯 Flying Folie 大厦第69-70页
        3.2.2 巴黎曼宁公寓住房第70-71页
        3.2.3 日本大阪文化交流中心第71页
        3.2.4 凡尔赛苹果电脑公司的法国总部第71-73页
        3.2.5 维也纳普法芬堡 HIC SAXA LOQVVNTVR 项目第73-75页
        3.2.6 西部人民银行项目第75-79页
        3.2.7 格勒诺布尔国家现代艺术中心超高压装置第79-81页
        3.2.8 南特机动车高架桥和运行中心第81-82页
        3.2.9 南特大学经济与法律系图书馆第82-83页
    3.3 创新思想诞生中期:(1998-2012 )第83-105页
        3.3.1 地域性建筑理论的形成第84-93页
        3.3.2 室内流动空间理论的形成第93-98页
        3.3.3 创新理论的形成第98-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4 奥蒂勒·戴克建筑创作的思想方法总结第106-125页
    4.1 创作思想体系与方法的探析第106-107页
    4.2 建筑设计中的理性思考第107-110页
        4.2.1 思想内涵第107-108页
        4.2.2 创作表现第108-110页
    4.3 建筑创作中的和谐统一第110-113页
        4.3.1 思想内涵第110-111页
        4.3.2 创作表现第111-113页
    4.4 建筑实践中的独具创新第113-116页
        4.4.1 思想内涵第113-114页
        4.4.2 创作表现第114-116页
    4.5 创作手法分析第116-124页
        4.5.1 建筑形态的表达第116-120页
        4.5.2 建筑技术的表达第120-123页
        4.5.3 建筑文化的表达第123-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5 奥蒂勒·戴克建筑创作创新求变的个性因素第125-137页
    5.1 个性因素对戴克建筑创作的影响分析第125-131页
        5.1.1 鲜明的形象特征对其建筑创作的影响第125-126页
        5.1.2 倔强、抗争的性格特征对其建筑创作的影响第126-127页
        5.1.3 丰富的兴趣爱好对其建筑创作的影响第127-129页
        5.1.4 果断、自信与善于沟通的行为能力对其建筑创作的影响第129-130页
        5.1.5 冒险与探索精神对其建筑创作的影响第130-131页
        5.1.6 开放式的思维模式对其建筑创作的影响第131页
    5.2 戴克获得成功的主要个性特征及必然因素第131-136页
        5.2.1 创造性的思维特征第132页
        5.2.2 创造性的人格特征第132-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6 奥蒂勒·戴克的历史坐标与影响第137-154页
    6.1 奥蒂勒·戴克的建筑哲学思想第137-143页
        6.1.1 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冒险(来自 odile Decq)第137-139页
        6.1.2 建筑的使命在于对社会负责第139-140页
        6.1.3 建筑过程=“诊断”+开方子第140-142页
        6.1.4 建筑连续性试验之道——建筑模型第142页
        6.1.5 追求动态平衡的概念设计理念(来自 odile Decq)第142-143页
    6.2 奥蒂勒·戴克的历史坐标第143-147页
        6.2.1 法国建筑体系的三角结构第143-145页
        6.2.2 比较与奥蒂勒·戴克相似的建筑师第145-147页
    6.3 对我国建筑理论的借鉴与启示第147-153页
        6.3.1 我国建筑理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47页
        6.3.2 我国建筑创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47-148页
        6.3.3 法国建筑师奥蒂勒·戴克的建筑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借鉴与启示第148-150页
        6.3.4 法国建筑师奥蒂勒·戴克对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启示第150-151页
        6.3.5 法国建筑教育对当代中国建筑教育的启示第151-153页
    本章小结第153-154页
7 结论第154-161页
预期的创新点第161-162页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162-163页
致谢第163-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69页
附录第169-18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85-186页
图表目录及出处第186-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典型人员密集场所疏散过程分析
下一篇:2-三氟甲基-2-羟基丙酰胺衍生物: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