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与PRRSV结合的受体SN氨基酸及其在PRRSV感染偏嗜性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第9-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缩略词表第17-19页
1 文献综述第19-49页
    1.1 PRRSV研究现状第19-29页
        1.1.1 PRRSV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第19-21页
        1.1.2 PRRSV造成的危害和病毒分离第21-23页
        1.1.3 PRRSV的培养方法和鉴定第23-25页
        1.1.4 PRRSV的基因组与蛋白第25-29页
    1.2 PRRSV的受体研究第29-38页
        1.2.1 硫酸肝素(Heparin su1fate,HS)第29-30页
        1.2.2 CD163分子第30-32页
        1.2.3 唾液酸粘附素(Sialoadhesin,SN)第32-34页
        1.2.4 组织蛋白酶E或天冬氨酸酶E(Cathepsin E,CTSE)第34-36页
        1.2.5 波形蛋白(Vimentin)第36-37页
        1.2.6 PRRSV受体研究趋势第37-38页
    1.3 病毒免疫的相关研究第38-40页
        1.3.1 PRRSV的体液免疫第38-39页
        1.3.2 PRRSV的细胞免疫第39页
        1.3.3 PRRSV的免疫抑制第39-40页
        1.3.4 PRRSV的免疫调节第40页
    1.4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第40-49页
        1.4.1 蛋白质的结构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意义第40-43页
        1.4.2 蛋白质结构预测第43-45页
        1.4.3 分子动力学方法第45-46页
        1.4.4 分子动力学模拟常用软件第46-48页
        1.4.5 分子动力学蛋白模拟的基本步骤第48-49页
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49-50页
3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0-77页
    3.1 生物信息学软件第50页
    3.2 试验材料和仪器第50-51页
    3.3 生物信息学方法第51-53页
        3.3.1 糖基化和信号肽预测第51页
        3.3.2 蛋白功能区域预测第51页
        3.3.3 同源结构比对第51-52页
        3.3.4 Desmond软件动力学分析第52页
        3.3.5 Chimera分子突变结构观察第52-53页
        3.3.6 Castp软件进行计算蛋白的Cavity第53页
    3.4 试验技术第53-77页
        3.4.1 293T细胞培养第53-54页
        3.4.2 细胞接种病毒和收毒第54页
        3.4.3 病毒TCID50测定第54-55页
        3.4.4 猪和牛全血的提取第55页
        3.4.5 猪和牛全血中RNA的提取第55-56页
        3.4.6 反转录PCR第56-57页
        3.4.7 受体SN基因前150个氨基酸目的片段的扩增和酶切第57-58页
        3.4.8 受体SN跨膜片段的扩增和酶切第58-59页
        3.4.9 受体SN目的片段的回收第59页
        3.4.10 受体SN目的片段连接入载体第59-61页
        3.4.11 载体的PCR检测第61页
        3.4.12 突变载体的构建第61-63页
        3.4.13 转化DH5大肠杆菌第63-64页
        3.4.14 质粒提取第64页
        3.4.15 PCR检测连接了目的片段质粒第64-65页
        3.4.16 质粒大量提取第65-66页
        3.4.17 细胞转染第66-67页
        3.4.18 细胞免疫荧光试验第67页
        3.4.19 蛋白纯化第67-69页
        3.4.20 WB和FAR-WB试验第69-74页
        3.4.21 ELISA用于病毒和GFP蛋白定量第74-75页
        3.4.22 PRRSV和SN-GFP相互作用分析第75-77页
4 结果第77-104页
    4.1 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第77-92页
        4.1.1 信号肽预测第77-78页
        4.1.2 糖基化预测结果第78-79页
        4.1.3 蛋白质功能域的预测第79-81页
        4.1.4 鼠和猪mSN蛋白结构比对和唾液酸配体结合位置分析第81-85页
        4.1.5 蛋白同源模型结构构建和多序列比对第85-86页
        4.1.6 分子动力学能量优化第86-87页
        4.1.7 蛋白模型质量的检测第87-88页
        4.1.8 模拟蛋白结构重叠第88-90页
        4.1.9 SN第107位点突变对SN蛋白结构功能影响的分析第90-92页
    4.2 受体SN基因位点与PRRSV结合力的分析第92-104页
        4.2.1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cDNA反转录第92-93页
        4.2.2 受体SN基因N端150个氨基酸的cDNA片段SN的克隆、SN-GFP融合表达载体构建第93-95页
        4.2.3 受体SN基因N端150个氨基酸的cDNA片段点突变体的构建第95页
        4.2.4 受体SN基因N端150个氨基酸的cDNA片段点突变体的融合蛋白SN-GFP表达载体构建第95页
        4.2.5 受体SN基因跨膜cDNA片段的克隆、融合蛋白SN-GFP-M表达载体构建第95-96页
        4.2.6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测序鉴定第96-97页
        4.2.7 细胞培养和病毒TCID50的测定第97-98页
        4.2.8 使用WB鉴定在293T细胞中表达的SN-GFP融合蛋白第98页
        4.2.9 利用FAR-WB技术分析SN-GFP蛋白和PRRSV的结合活性第98-99页
        4.2.10 利用ELISA方法分析SN-GFP蛋白和PRRSV的结合活性第99-101页
        4.2.11 利用免疫细胞荧光的技术分析SN-GFP-M蛋白和PRRSV相互作用的活性第101-104页
5 讨论第104-110页
    5.1 受体SN\受体CD163和PRRSV感染的关系第104页
    5.2 表达的SN-GFP和SN-GFP-M蛋白功能独立第104-105页
    5.3 受体SN结合PRRSV唾液酸功能区的信息学确定第105页
    5.4 PRRSV唾液酸在PRRSV感染中的作用第105-107页
    5.7 糖基化和PRRSV感染的关系第107页
    5.8 可变氨基酸在PRRSV唾液酸结合中的作用第107-108页
    5.9 受体SN第R107位氨基酸在PRRSV结合中的作用第108页
    5.10 受体SN有受体其它氨基酸在PRRSV结合中的作用第108-110页
6 总结第110-111页
    6.1 本研究的结论第110页
    6.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第110页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内容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8页
附录第118-127页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明治模型的非光滑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与控制
下一篇: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上投资者异质性及其投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