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秦烧结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烧结工艺及控制系统介绍 | 第16-32页 |
2.1 首秦烧结设备简介 | 第16-18页 |
2.2 首秦烧结工艺流程 | 第18-21页 |
2.3 自动控制系统功能结构与设备组成 | 第21-30页 |
2.3.1 控制系统功能描述 | 第21-22页 |
2.3.2 配料与烧结控制系统介绍 | 第22-28页 |
2.3.3 通讯方式 | 第28-29页 |
2.3.4 外部环境要求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烧结控制系统模型设计 | 第32-46页 |
3.1 基础控制模型设计 | 第32-34页 |
3.1.1 返矿模型 | 第32页 |
3.1.2 燃料模型 | 第32-33页 |
3.1.3 点火模型 | 第33-34页 |
3.2 过程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34-45页 |
3.2.1 优化配料模型 | 第34-35页 |
3.2.2 配料动态控制模型 | 第35-36页 |
3.2.3 BTP控制模型 | 第36-39页 |
3.2.4 BTP偏差控制模型 | 第39-43页 |
3.2.5 上料控制模型 | 第43-44页 |
3.2.6 成分预报模型 | 第44-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烧结控制系统模型实现 | 第46-62页 |
4.1 返矿控制模型实现 | 第46-48页 |
4.2 自动配料模型实现 | 第48-53页 |
4.2.1 优化配料程序设计 | 第48-51页 |
4.2.2 动态配料程序设计 | 第51页 |
4.2.3 自动配料程序实现 | 第51-53页 |
4.3 燃料模型实现 | 第53-55页 |
4.4 点火控制模型实现 | 第55-59页 |
4.5 烧透点控制模型实现 | 第59-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系统运行分析 | 第62-74页 |
5.1 模型的实际应用 | 第62-70页 |
5.2 技术指标统计与创新 | 第70-73页 |
5.2.1 技术指标统计与分析 | 第70-71页 |
5.2.2 创新点分析 | 第71-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