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紫松果菊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机理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10-23页
    1.1 土壤中PAHs的污染概述第10-16页
        1.1.1 土壤中PAHs的来源及归宿第13页
        1.1.2 土壤中PAHs污染的危害第13-15页
        1.1.3 土壤中PAHs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 植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作用机理第16-20页
        1.2.1 植物的直接吸收第17-19页
        1.2.2 植物根系分泌物和酶的催化降解第19页
        1.2.3 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第19-20页
    1.3 植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第20-22页
        1.3.1 植物类型第20-21页
        1.3.2 土壤条件第21页
        1.3.3 PAHs的类型和含量第21页
        1.3.4 环境条件第21-22页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紫松果菊修复RAHs污染土壤的效能研究第23-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2.1.1 实验条件第23页
        2.1.2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3 实验仪器第24页
        2.1.4 实验设计第24页
        2.1.5 土壤中PAHs的测定第24-25页
        2.1.6 数据处理第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31页
        2.2.1 PAHs胁迫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晌第25-27页
        2.2.2 植物对土壤中PAHs污染的修复第27-31页
    2.3 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土壤酶系在紫松果菊修复PAHs污染土壤中的响应第32-45页
    3.1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第32-37页
        3.1.1 脱氢酶第32-33页
        3.1.2 多酚氧化酶第33-34页
        3.1.3 过氧化氢酶第34页
        3.1.4 过氧化物酶第34页
        3.1.5 脲酶第34-36页
        3.1.6 磷酸酶第36-37页
        3.1.7 数据处理第3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7-43页
        3.2.1 脱氢酶第38-39页
        3.2.2 多酚氧化酶第39-40页
        3.2.3 过氧化氢酶第40-41页
        3.2.4 过氧化物酶第41-42页
        3.2.5 脲酶第42-43页
        3.2.6 磷酸酶第43页
    3.3 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土壤理化性质在紫松果菊修复PAHs污染土壤中的影响第45-58页
    4.1 测定方法第45-52页
        4.1.1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第45页
        4.1.2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第45-47页
        4.1.3 土壤总氮的测定第47-48页
        4.1.4 土壤碱解氮的检测第48-49页
        4.1.5 土壤总磷的测定第49-50页
        4.1.6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第50-51页
        4.1.7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第51-52页
        4.1.8 数据处理第5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4.2.1 土壤酸碱度第52-53页
        4.2.2 土壤有机质第53页
        4.2.3 土壤总氮和碱解氮第53-55页
        4.2.4 土壤总磷和速效磷第55-56页
        4.2.5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第56-57页
    4.3 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结论及展望第58-60页
    5.1 主要结论第58-59页
    5.2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可信计算理论的强制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首秦烧结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