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3 论文框架图 | 第12-13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20页 |
2.1 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1.1 产业共性技术的内涵 | 第14页 |
2.1.2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模式 | 第14-15页 |
2.1.3 国内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模式 | 第15页 |
2.2 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2.1 产业技术研究院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2.2 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2.3 类似机构运行机制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织类型与运行机制 | 第20-34页 |
3.1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织类型与特征 | 第20-23页 |
3.1.1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织类型 | 第20-21页 |
3.1.1.1 政府主导型 | 第20-21页 |
3.1.1.2 大学主导型 | 第21页 |
3.1.1.3 企业主导型 | 第21页 |
3.1.2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特征分析 | 第21-23页 |
3.1.2.1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功能特点 | 第21-23页 |
3.1.2.2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机构性质 | 第23页 |
3.2 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的内涵与架构 | 第23-32页 |
3.2.1 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的内涵 | 第23-24页 |
3.2.2 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的结构要素 | 第24页 |
3.2.3 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架构 | 第24-32页 |
3.2.3.1 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是研究院建立与持续运行的基础 | 第25-26页 |
3.2.3.2 人才管理机制是研究院实现功能的关键 | 第26-27页 |
3.2.3.3 科研项目运行机制是研究院功能的体现 | 第27-28页 |
3.2.3.4 管理体制是协调参与各方利益关系的重要工具 | 第28-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不同类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特点 | 第34-60页 |
4.1 国内外类似机构个案分析 | 第34-41页 |
4.1.1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 第34-37页 |
4.1.1.1 建设模式 | 第34页 |
4.1.1.2 组织结构 | 第34-35页 |
4.1.1.3 运行机制 | 第35-36页 |
4.1.1.4 借鉴与启示 | 第36-37页 |
4.1.2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 | 第37-39页 |
4.1.2.1 建设模式 | 第37页 |
4.1.2.2 组织结构 | 第37页 |
4.1.2.3 运行机制 | 第37-38页 |
4.1.2.4 借鉴与启示 | 第38-39页 |
4.1.3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 第39-41页 |
4.1.3.1 建设模式 | 第39页 |
4.1.3.2 组织结构 | 第39页 |
4.1.3.3 运行机制 | 第39-40页 |
4.1.3.4 借鉴与启示 | 第40-41页 |
4.1.4 小结 | 第41页 |
4.2 政府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 | 第41-47页 |
4.2.1 管理体制 | 第42-43页 |
4.2.2 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 | 第43-44页 |
4.2.3 科研项目运行机制 | 第44-45页 |
4.2.4 人才管理机制 | 第45-47页 |
4.3 大学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 | 第47-54页 |
4.3.1 管理体制 | 第47-49页 |
4.3.2 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 | 第49-50页 |
4.3.3 科研项目运行机制 | 第50-52页 |
4.3.4 人才管理机制 | 第52-54页 |
4.4 企业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 | 第54-58页 |
4.4.1 管理体制 | 第54-55页 |
4.4.2 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 | 第55-56页 |
4.4.3 科研项目运行机制 | 第56-57页 |
4.4.4 人才管理机制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政府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为例 | 第60-76页 |
5.1 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发展概况 | 第60-62页 |
5.1.1 基本情况 | 第60页 |
5.1.2 功能定位 | 第60-61页 |
5.1.3 主要成效 | 第61-62页 |
5.2 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及其特点 | 第62-67页 |
5.2.1 管理体制 | 第62-63页 |
5.2.2 多元投入机制 | 第63-64页 |
5.2.3 项目运行机制 | 第64-65页 |
5.2.4 人才引进机制 | 第65-66页 |
5.2.5 人才培养机制 | 第66页 |
5.2.6 运行机制特点 | 第66-67页 |
5.3 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经验总结 | 第67-70页 |
5.3.1 明确的功能定位 | 第67-68页 |
5.3.2 健全的专家团队运行机制 | 第68页 |
5.3.3 不断完善的院校企合作机制 | 第68页 |
5.3.4 政府推动的扶持机制 | 第68-69页 |
5.3.5 有效的“三会一院长”管理体制 | 第69页 |
5.3.6 明确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 | 第69-70页 |
5.4 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面临的问题 | 第70-72页 |
5.4.1 研究方法、模型设计与访谈提纲 | 第70-71页 |
5.4.2 关于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运行问题汇总及详解 | 第71-72页 |
5.5 关于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的改进建议 | 第72-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6-7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