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基于A银行的案例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导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第13页
    1.3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预期贡献第15-16页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6-22页
    2.1 内部控制的定义第16页
    2.2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第16-19页
        2.2.1 内部牵制阶段第16-17页
        2.2.2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第17页
        2.2.3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第17-18页
        2.2.4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第18页
        2.2.5 全面风险管理阶段第18-19页
    2.3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第19-20页
    2.4 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第20-22页
3.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比较和借鉴第22-27页
    3.1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比较第22-25页
        3.1.1 美国商业银行第22-24页
        3.1.2 欧洲商业银行第24-25页
    3.2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借鉴第25-27页
        3.2.1 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第25页
        3.2.2. 严格的信用评级制度及准入制度第25页
        3.2.3 严格独立的审批授权机构和程序第25-26页
        3.2.4 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第26-27页
4.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分析第27-48页
    4.1 A商业银行X分行信贷业务基本情况第27-29页
        4.1.1 A商业银行X分行基本情况介绍第27-29页
        4.1.2 A商业银行X分行的组织结构第29页
    4.2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第29-39页
        4.2.1 人员配置第29-30页
        4.2.2 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流程第30-31页
        4.2.3 借款人准入及贷前调查第31-32页
        4.2.4 审查审批制度第32-35页
        4.2.5 贷后管理制度第35-36页
        4.2.6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第36-38页
        4.2.7 责任认定及追究第38-39页
    4.3 A商业银行贷款实例分析第39-44页
        4.3.1 内控环境薄弱,风险意识较差第39-40页
        4.3.2 贷前调查及审查审批不到位第40-42页
        4.3.3 审查审批不独立流于形式第42-44页
        4.3.4 贷后管理不到位第44页
    4.4 A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控缺陷分析第44-48页
        4.4.1 信贷从业人员“进退”资格管理混乱第45页
        4.4.2 对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认识较肤浅第45页
        4.4.3 审查审批不完全独立且专业性较弱第45-46页
        4.4.4 风险监控力度不到位第46-47页
        4.4.5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第47-48页
5. 完善A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第48-54页
    5.1 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及严格的信贷员准入制度第48-50页
        5.1.1 完善的组织结构第48-49页
        5.1.2 严格的人员准入退出制度第49-50页
    5.2 增强信贷人员内控意识,建立良好内控环境第50页
    5.3 强化风险预警体制第50-51页
    5.4 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第51页
    5.5 审查审批专业化第51-52页
    5.6 制定全面的业务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第52页
    5.7 及时优化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第52-54页
6. 研究总结与建议第54-56页
    6.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第54页
    6.2 建议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后记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研究
下一篇:交通银行湖南分行电子银行业务: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