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2.1 我国信托制度的引入及变革 | 第12-13页 |
2.2 关于我国信托融资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3页 |
2.3 关于外国信托融资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3 信托在我国企业融资中的运用现状 | 第14-26页 |
3.1 信托在我国开展融资业务的环境 | 第14-18页 |
3.1.1 信托近年来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原因 | 第14-15页 |
3.1.2 信托以提供类贷款融资业务为主要盈利模式 | 第15-16页 |
3.1.3 我国信托业持续发展的困境 | 第16-17页 |
3.1.4 信托开展融资业务的监管方式 | 第17-18页 |
3.2 企业融资业务中信托产品的设计和模式 | 第18-22页 |
3.2.1 产品设计 | 第18-19页 |
3.2.1.1 信托产品设计的重要要素 | 第18页 |
3.2.1.2 信托产品业务流程 | 第18-19页 |
3.2.2 直接贷款模式 | 第19-20页 |
3.2.2.1 项目贷款模式 | 第19-20页 |
3.2.2.2 流动贷款模式 | 第20页 |
3.2.3 变向贷款模式 | 第20-22页 |
3.2.3.1 买入返售模式 | 第20页 |
3.2.3.2 财产收益权模式:股权收益权/物业收益权转让及回购模式 | 第20-21页 |
3.2.3.3 未来现金流模式 | 第21-22页 |
3.3 信托公司与其它机构的合作 | 第22-24页 |
3.3.1 银信合作 | 第22-23页 |
3.3.1.1 通道类业务被限制 | 第22页 |
3.3.1.2 通道业务后的主要合作方式 | 第22-23页 |
3.3.2 政信合作模式 | 第23-24页 |
3.3.2.1 合作方式 | 第23页 |
3.3.2.2 特殊风险 | 第23-24页 |
3.3.2.3 对政信合作的限制 | 第24页 |
3.4 信托作为企业融资渠道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比较 | 第24-26页 |
3.4.1 信托融资与银行贷款的比较 | 第24-25页 |
3.4.2 信托融资与发行债券、股票的比较 | 第25-26页 |
4 信托开展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26-35页 |
4.1 信托在企业融资中的风险 | 第26-29页 |
4.1.1 个案风险 | 第26-27页 |
4.1.2 系统性风险 | 第27-29页 |
4.1.2.1 利率风险 | 第27-28页 |
4.1.2.2 行业风险 | 第28-29页 |
4.2 信托开展融资类业务制度红利的消失 | 第29-35页 |
4.2.1 信托业自身环境的变化 | 第29-31页 |
4.2.1.1 监管的加强 | 第29页 |
4.2.1.2 刚性兑付将被打破 | 第29-30页 |
4.2.1.3 融资成本普遍下跌 | 第30-31页 |
4.2.2 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 | 第31-35页 |
4.2.2.1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 | 第31-32页 |
4.2.2.2 基金公司专户管理计划 | 第32页 |
4.2.2.3 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计划 | 第32-33页 |
4.2.2.4 竞争格局 | 第33-35页 |
5 转变运作模式,发挥信托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 第35-44页 |
5.1 信托的竞争优势 | 第35-36页 |
5.1.1 优势竞争领域的选择 | 第35-36页 |
5.1.2 信托制度优势 | 第36页 |
5.2 转变发展模式,发挥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 第36-44页 |
5.2.1 信托贷款长期化 | 第37页 |
5.2.2 以投资形式发挥融资功能,发展基金型实业信托产品 | 第37-39页 |
5.2.2.1 基金型实业信托产品 | 第37-38页 |
5.2.2.2 发挥融资功能 | 第38页 |
5.2.2.3 实业投资基金信托产品的优势 | 第38页 |
5.2.2.4 案例 | 第38-39页 |
5.2.3 成为实业领域中的投行,做综合性的金融平台 | 第39-44页 |
5.2.3.1 信托功能定位——实业领域中的投行 | 第39-40页 |
5.2.3.2 综合性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平台 | 第40-41页 |
5.2.3.3 案例 | 第41-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和注释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