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库存模型在广东电网应急物资管理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表清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快速复电 | 第14-15页 |
1.2.2 应急物流 | 第15-16页 |
1.2.3 应急物资管理 | 第16-17页 |
1.2.4 联合库存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案及工作基础 | 第18-21页 |
1.3.1 本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3.3 本文工作基础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广东电网应急物资管理现状 | 第21-35页 |
2.1 物资与应急物资类型 | 第21-24页 |
2.1.1 电力物资类型 | 第21-23页 |
2.1.2 应急物资类型 | 第23-24页 |
2.2 应急物资管理流程 | 第24-26页 |
2.3 应急物资管理基本情况介绍 | 第26-32页 |
2.3.1 物资管理部门职责 | 第26-27页 |
2.3.2 应急物资采购方式 | 第27-28页 |
2.3.3 应急物资采购规模 | 第28-29页 |
2.3.4 应急物资储备方式 | 第29-30页 |
2.3.5 应急物资储备定额 | 第30-32页 |
2.3.6 应急物资配送方式 | 第32页 |
2.4 应急物资管理现状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2.4.1 问题现象 | 第32-33页 |
2.4.2 产生原因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广东电网应急物资联合库存理论研究 | 第35-41页 |
3.1 模型构建原则 | 第35页 |
3.2 模型设计说明 | 第35-37页 |
3.2.1 现有库存模型 | 第35-36页 |
3.2.2 联合库存模型 | 第36页 |
3.2.3 模型差异之处 | 第36-37页 |
3.3 模型效益比较 | 第37-39页 |
3.4 模型标准制定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广东电网应急物资联合库存数据分析 | 第41-62页 |
4.1 基本假设说明 | 第41-43页 |
4.2 库存及需求规模现状 | 第43-48页 |
4.2.1 库存规模现状 | 第43-45页 |
4.2.2 需求规模现状 | 第45-48页 |
4.3 联合库存模式应用 | 第48-55页 |
4.3.1 全部集中式存储策略 | 第49-51页 |
4.3.2 部分集中式存储策略 | 第51-55页 |
4.4 效果评价 | 第55-61页 |
4.4.1 仿真分析 | 第55-59页 |
4.4.2 安全库存水平 | 第59-60页 |
4.4.3 总库存成本 | 第60页 |
4.4.4 服务水平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广东电网应急物资联合库存保障措施 | 第62-68页 |
5.1 完善管理组织结构 | 第62-63页 |
5.1.1 部门设立 | 第62-63页 |
5.1.2 联动机制 | 第63页 |
5.2 建立信息传输渠道 | 第63-64页 |
5.3 制定利益分配机制 | 第64-65页 |
5.4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 | 第65页 |
5.5 构筑供应商评价体系 | 第65页 |
5.6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 第65-67页 |
5.7 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 第67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1页 |
1. 全文结论 | 第68-69页 |
2. 管理启示 | 第69页 |
3. 未来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