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 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文献综述第13-19页
        1.2.1 社会责任审计的界定第13-14页
        1.2.2 社会责任审计评价研究综述第14-18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8-19页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9-21页
        1.3.1 研究方法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理论基础第21-34页
    2.1 委托代理理论第21-27页
        2.1.1 委托代理理论与社会责任审计评价第21-25页
        2.1.2 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主体与客体第25-27页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7-32页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贡献第28-29页
        2.2.2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界定第29-32页
    2.3 社会责任审计评价理论框架第32-34页
第3章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现状分析第34-45页
    3.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定位第34-35页
    3.2 社会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统计分析第35-43页
        3.2.1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主体分析第36-37页
        3.2.2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分析第37-38页
        3.2.3 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第38-42页
        3.2.4 企业社会责任总体环境分析第42-43页
    3.3 我国现行社会责任审计评价的不足第43-45页
第4章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设计第45-64页
    4.1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目标和标准第45-48页
        4.1.1 以评价目标为逻辑起点的审计评价体系第45-47页
        4.1.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第47-48页
    4.2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8-58页
        4.2.1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第49-50页
        4.2.2 定量指标为核心的结果层面审计评价第50-53页
        4.2.3 定性指标为核心的社会责任管理审计评价第53-56页
        4.2.4 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第56-58页
    4.3 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模型的设计第58-62页
        4.3.1 因素权重的获取第58-59页
        4.3.2 评价集合的建立第59-60页
        4.3.3 一致性检验第60页
        4.3.4 赋值评分第60-62页
    4.4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总体评价步骤第62-64页
        4.4.1 审计评价前的准备阶段第62页
        4.4.2 审计评价的实施阶段第62页
        4.4.3 审计评价的报告阶段第62-64页
第5章 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案例应用第64-73页
    5.1 企业概况第64页
    5.2 资料获取第64页
    5.3 审计评价过程第64-70页
        5.3.1 审计评价前的准备工作第64-67页
        5.3.2 判断矩阵建立与权重确定第67-70页
        5.3.3 综合量化评价结果第70页
        5.3.4 审计报告阶段第70页
    5.4 审计评价体系应用的分析和说明第70-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80页
附录 B “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AHP 专家调查问卷第80-87页
附录 C MATLAB 软件计算结果表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企业财务杠杆效应及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美特斯邦威多营销渠道分销策略分析